半晌,他轻叹一声:“才十三……”
就如此容不得人,定是受身边亲近的人影响。
如果老三没有出事毁了容貌,就好了。
有些人,光敲打起不到作用,得动上一动。
-
皇帝寻着错处,接连动了好几个太子身边的人,或贬或罢。
最严重的当属太子舍人郑冠勉,身背两条人命,证据确凿,判斩立决。
晏世清心中只觉痛快!
前世朝堂上对晏家的处理分两派,一派认为抄家流放即可,一派则坚持应当斩首,以起到震慑的作用。
郑冠勉言之凿凿说晏家罪大恶极,只有满门抄斩方能让天下人臣服。
行刑的时候,晏世清去看了。
身带镣铐枷锁的郑冠勉忽然发疯似的挣脱官兵的手,慌不择路的往外跑:“我没罪,我罪不至死!太子殿下呢?我要见太子殿下!”
围观的人群纷纷让开。
晏世清不动声色的抬脚绊倒郑冠勉,又弯腰扶起他,低声道:“那些罪证是你亲口说的,郑大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前世,喝醉酒的郑冠勉炫耀似的说自己杀过人,连埋在哪都说了。
那时晏世清只当这人喝醉酒胡说的,他重生的时间尚短,很多事情暂时无法一一查证。
便将消息转了间接的透露给郑冠勉的死对头。
加上此前安王一番状告,隆和帝更容不得这种人留在太子身边。
郑冠勉猛地抬头看向晏世清:“是你——”
官兵一把拽住铁链,直接把郑冠勉拖着走。
郑冠勉死死的盯着晏世清:“不是我杀的,那两个人是他杀的!是他!”
官兵骂骂咧咧的一鞭子抽在他身上:“证据确凿,尸骨都在你家挖出来的,死到临头还想攀扯人!有什么要说的,到阎罗殿去嚎吧你!”
晏世清不喜血腥,今日他要睁着眼睛看郑冠勉人头落地。
刽子手刀子高高举起时
晏世清握紧拳头,心中恨意与快意交织翻腾。
忽的,一把折扇在展开挡在他的面前。
折扇上画着一只扑蝶的狸奴,憨态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