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走着,他们来到了即将建成袜子厂的地方。
村里的男人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看着那几间崭新的房子,新知青们的眼中满是好奇。
“这就是袜子厂呀,感觉好新奇,我们真的要在这里做袜子吗?”圆脸姑娘问道。
“当然啦,等机器一到,学会操作了,你们就能上手干活了。”老知青笑着回答。
回到知青院,夜幕已经降临。
虽然七月的夜晚依旧闷热,但大家还是聚在一起,讨论着未来的计划。
“我觉得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袜子厂宣传出去,说不定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袜子。”戴眼镜的姑娘说道。
“对呀,我们可以写一些宣传文案,再想办法送到周边的县城去。”马尾辫姑娘附和道。
老知青们听着新知青们的想法,纷纷点头称赞。
在这个小小的知青院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袜子厂的未来出谋划策,闷热的空气似乎也无法阻挡他们的热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新知青们逐渐适应了村里的生活。
她们跟着老知青一起下田劳作,虽然一开始有些手忙脚乱,但慢慢地也熟练起来。
而袜子厂这边,机器也即将到位,一场乡村创业的热潮,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正蓄势待发。
终于,机器运到了村子。
十几台崭新的织袜机被小心翼翼地从车上卸下,放置在袜子厂的厂房里。
看着这些陌生又充满希望的机器,大家的眼神里既有期待,又有一丝紧张。
时颜熙请来了机械厂的师傅,专门给大家培训如何操作织袜机。
师傅详细地讲解着每一个步骤,从机器的启动、调试,到如何穿线、编织袜子,都一一示范。
知青们和村里的妇女们围在机器旁,目不转睛地看着师傅的操作,不时有人提出问题。
“师傅,这个线老是打结,该咋办呀?”一位村里的大嫂问道。
“大嫂,你看,线要这样理顺,不能有缠绕,这样就不容易打结了。”师傅耐心地解答着。
新知青们学得格外认真,她们拿着小本子,把师傅讲的要点都一一记录下来。
马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