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刘彻才认同姜逸那句话,这样的大汉不亡简直都没有天理。
不过此时最让刘彻担心的不是这些,而是卫青。
原本历史上他在卫青死后可是把整个卫家都给灭了,他可不认为这些事能瞒住卫青。
以后随着和后世的接触,没准就会出现一个大嘴巴和卫青把这些事说了。若是自己现在不想出一个计策,到时候可就被动了。
如果真到了这一步,哪怕他心里不舍也得忍痛把卫青杀了。
……
另一边,贞观位面。
李世民在打下高句丽后就开始整军,准备再次出征倭国。
打高句丽时就用了侯君集一个,可一听打倭国,整个大唐的武将全都报名要去倭国尽一份力。
之前李世民无故对高句丽出手,随后又在朝堂上说出准备对倭国动手等事激起了轩然大波。
这些大臣纷纷死谏恳请李世民收回成命。气的李世民直接找到姜逸,让姜逸夜间到皇宫内播放抗日影片给那些大臣和受邀而来的五姓七望主事人观看。
本来那些大臣还不以为意,心中还在盘算如何劝李世民收回成命。可看着看着就不对劲起来了,文官气的爆粗口,武将直接请战。
通过那一夜,整个大唐的官员都不再反对李世民征讨倭国。哪怕是五姓七望都主动给李世民送来了援助,要求就一个,打上倭国之后抓些人回来,也让他们泄泄愤。
这次的大唐上下真的做到了拧成一股绳,五姓七望也不再拖后腿,反而源源不断的给李世民送来援助。朝中的那些大臣也一样,平日里抠抠搜搜的臣子,一遇到出征倭国的条子,看都不看一眼直接批准,然后还得语重心长的叮嘱一番,替他多杀几个。
最后就是那群武将,这也是李世民最头疼的,就连尉迟恭都偷偷的跑了回来。贞观年间武德充沛可不是说说而已,就下面这群武将随便拿出来一个放在任何朝代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存在。
像李靖、李勣这些属于战功显赫类型的,要军功有军功,要资历有资历。紧接着就是程知节、尉迟恭这些滚刀肉,撸胳膊挽袖子,整天把身上的那些伤疤挂在嘴边。最后就是李孝恭、柴绍这样的皇亲国戚,按照他们说的,虽然倭国欺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