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管家就使人动了起来。
一众身着号衣的官差鱼贯而入,合力抬进来一个一丈宽、一尺深的浅口木盆。
水盆里头是诸多海味。
为首的官差解释道:“今日海边风浪大,翻了一艘渔船,不见了数个渔夫。知州大人便是去处理这桩事,才晚了来赴宴。这些海味便是那差点沉了的渔船上找到的,知州大人花银钱买了来,供给诸位使用。”
他这么一说,众人也就明白过来。
难怪霍知州今年改换了出题思路。
根本不是什么旁人猜测的那样,偏向吉祥酒楼,而是恰好遇上了罹难的百姓,从他们手里买来这些海味,让他们有银钱安家和准备后事。
而烹制海味的话,自然该突出一个“鲜”字。
只是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往年霍家供给众人的是一模一样的食材,今年眼前大盆里的海味种类、个头都不一,甚至有些看着还挺生猛,有些却已经半死不活了。
这又该怎么分呢?
总不至于还让宋玉枝这样的新人吃亏,捡别人不要的死物。
时间有限,那官差解释完后又道:“知州大人说了,今年这食材不好分,一个分不好便有失公允。故而他新修订了两项规则。其一,灶台下都有个序号,大家按着灶台下的顺序选择海味。其二,若是顺序靠后,又没选好合心意的食材的,便也可以不用这些海味,改用自家带来的,亦或者出去现买……都是可以的。这种情况,知州大人会酌情放宽时限。”
这话一说,众人重新定下心来。
他们各家都颇有实力和规模,铺子里都备着海味。
最坏的情况,不过就是临时从自家铺子里调用食材而已,一来一回快马加鞭,虽说也要浪费不少时间,还有可能损失掉一些霍知州的印象分——都知道他为人俭省,今日这食材又是他特地准备的。
但尚且不会造成还未开比,就先输一半的局面。
只除了宋玉枝。
宋记终归底子薄,根基浅,到现在还是主卖便宜实惠的大锅菜。
宋玉枝自然不会准备需要精心养护的海味。
现下铺子里更是只有一些常见的河鱼。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