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贴人家的冷屁股!”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赵大娘说完一通就不生气了,接着干自己的活儿。
宋玉枝听过后,并没有急着劝慰赵大娘什么,而是也略觉得奇怪道:“大娘说刚遇到李娘子买甘荀?”
赵大娘说对啊,“说起来我还是先瞅着那一篮子黄澄澄的甘荀才瞅着她呢!其实也是我好奇吧,毕竟那甘荀那么贵,一般都看不见什么人买,前头咱家招待那行会的代表,不也只买了一根吗?我还想着搭把手问问她买那么些甘荀干啥呢……”
一边说,赵大娘看到了宋玉枝脸上若有所思的神色,止住话头问怎么了?
宋玉枝摇摇头,“我有个猜测,但还做不得准,现下说了没得把人想坏了。且再看看。”
说着话的工夫,宋玉枝开始准备午市的饭菜了。赵大娘也就没和她接着闲话。
宋玉枝的那个“且再看看”也没“且”出去多久,到了午市的时候,情况就明朗了起来。
那会儿都不用赵大娘帮着吆喝,宋玉枝的摊档前已经跟前几日一样大排长龙。
有两个脸生的书生到了这附近踏青赏景。
其中一人见此情形就纳罕嘀咕道:“才这个时辰,这家门前怎么就这样多的人了?”
另一个书生就解释道:“张兄有程子不来这附近了,便没听说过这新来的小娘子家。她家做了盖浇饭好吃又大碗,还能外带!每日只卖一百份,来晚了就买不上了!”
那张兄笑道:“贤弟说的好像你日常在这码头出入一般。”
对方哈哈一笑,“我也没吃过,只是听人这么说而已。”
两个书生说着话就加入排队大军。
无奈自古书生大多文弱纤瘦,又大多自恃读书人的身份讲究礼数,而码头上不讲究的人实在太多,他们到的虽不算晚,却被人推搡着,不觉就被挤出了队伍。
再斯文守礼的书生也是人,遇到这种事儿哪有不生气的?
那姓张的书生扶着头上歪斜的木簪,直呼前头插队的人“有辱斯文”!
排他们二人前头的汉子听了,就嗤笑道:“啥斯文不斯文的俺不知道。两位要是嫌弃咱们粗人,何苦跟咱们挤成一团儿,买这便宜大碗的盖浇饭?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