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柳镇的公社主任,最后这事只能落在他的头上。
但镇上也没钱啊!
所以,李学国就惦记上李家台子了。
“把镇上的初中搬到李家台子?”
“我看了,小学校后面还有好大一片地,干脆都利用起来,把初中安置在李家台子,以后村里的孩子就不用每天走十几里路去镇上读书了,还能避免危险!”
听上去倒是个好事,李学国说的危险也的确存在。
从李家台子去大柳镇,要绕过长甸河,冬天的时候,河面结冰,很多学生都是直接踩着冰过去。
去年李天明一个同辈的兄弟,就在过河的时候,掉进了冰窟窿里,幸好当时结伴同行的人多,给捞了上来。
要是能把中学放在李家台子,倒是能省不少麻烦事。
可关键问题是……
“钱谁出?人工我们村负责,可钱呢?”
呃……
提到钱,李学国也犯了难。
现在连县里的财政都困难,要不是李家台子结了几万块钱的猪崽钱,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发着都困难。
更别说是大柳镇了!
镇上又没有收入,只能靠县里的财政补贴,李学庆现在问李学国要钱,可真是找错人了。
“我要是有钱,还用得着跟你张嘴,直接把镇上的中学翻盖就行了。”
得嘞!
这是想要打土豪啊!
李学庆不想答应。
盖个小学用不了多少钱,李家台子人口少,适龄的孩子加在一起也就百多号人。
分成六个年纪,也就是六间教室,再加上老师的办公室,还有其他一些用途的房子,按照规划,12间房子就够了。
【1971年的时候,我们这个地区小学是六年制,有的地区是五年制,我堂哥1971年读的小学,找他问的,勿考!】
可初中就不一样了,六个村的孩子,那可就不是十几间房子能解决的了。
“学国叔,要建中学,需要的钱可不是一两万能办成的。”
李学国也知道,这事难为人,可总不能让孩子们一直在破房子里念书吧!
“我有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