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分。
“天明,厂子啥时候建啊?”
有人问起了电风扇厂的事,钱都投了,这都过去好些日子了,也不见动静。
“今天去县城,顺便找县里的物资局,把砂石料先定下来,回头镇上的砖厂把红砖预备齐了,咱们就开干。”
厂址已经选好了,就在村北靠着那条通往从海城通往永河县的大道。
上次去镇上,李学国和李天明提过,王作先下的命令,要组织沿途各村镇修路。
这条路要是修好了,往后无论是去县城,还是去海城可就方便多了。
李天明说着,又给乡亲们来了一针强心剂。
“等咱们的电风扇厂办起来,到时候工人就在咱村里挑,选上的也和城里的工人一样挣工资。”
嚯!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就算不像城里的工人端的是铁饭碗,可每个月都能赚到活钱,这可比土里刨食强多了。
听到李天明这么说,大家伙顿时感觉往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出发!”
李天明开着拖拉机走在最前面,两盏大灯照明,沿途的路灯断断续续的亮着。
一路上还遇到了不少其他村去交公粮的队伍。
显然是打着一样的主意,都想早早的过去,提前把公粮交了。
哪个村子不是一堆的活儿。
赶到县城粮站的时候,这里已经有十几个离得近的村子在大门口等着了。
永河县一共有十一个乡镇,一百一十三个大大小小的行政村。
李家台子只有三百多户,一千多社员,在其中算是小的。
像洋槐镇的大槐树村,人口达到了两万多。
李学庆和几个认识的村主任凑到了一块儿,聊起了今年的收成。
都知道李家台子出了能人,带着全村老百姓赚了钱。
说话的时候,自然免不了泛酸。
“眼热啊?那也没招儿,谁让我们老李家出能人呢,要我说,你们也别眼气,等会儿胡主任来了,去跟他讨个主意,看看还有没有啥赚钱的好营生。”
这话说出来,围着李学庆的几个村主任鼻子差点儿气歪了。
他们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