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那只沉静站立的秃鹫。

    整张图没有多余的修饰,却比任何修辞都更沉重、更震撼。

    他坐在沙发上,沉默很久。

    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创作的“无力感”——不是技巧的问题,而是心灵能否承受那份重量。

    照片仿佛一个黑洞,将人的情绪吞噬进去,留下的只有深深的无助和沉痛。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

    他不愿逃避,不想用模糊的情绪去回避这份现实。

    他知道,他必须回应这张图——用音乐,用声音。

    忽然,一个熟悉的旋律,在脑海中回响。

    《we  are  the  world》。

    那首前世由米国最顶尖的歌手联合演唱的公益歌曲,那首曾经为非洲饥荒筹得数千万美元的经典之作。

    旋律响起的那一瞬间,苏灿的眼睛亮了。

    这首歌,不仅旋律动人、情感真挚,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出的——爱、团结、希望与责任。

    “就是它了。”他喃喃道。

    苏灿拿起笔,开始在纸上默默记下歌词的节奏与呼吸点,然后戴上耳机,调出伴奏,站在落地窗前,对着夜色中的城市,轻轻唱了起来。

    他的声音没有舞台上的强烈爆发,而是温暖而深情,像是轻柔的呢喃,又像是遥远黑夜里的一盏微光。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ake  a  brighter  day]

    [  let"s  start  gi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