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

    法兰西评委——艾琳,著名歌剧女高音。

    艾琳紧跟着起身,胸口微微起伏,显然还未从震撼中平复。

    她轻轻按着心口,眼眶泛红,声音颤抖却坚定:“苏,你的歌声……太美了,太震撼了!”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我从事歌剧几十年,自认对艺术的表现力要求极高,可你的《赤伶》让我明白,真正的音乐是能直击灵魂的!”

    她的目光透着深深的敬佩:“如果歌剧是法兰西的骄傲,那么今晚,我愿意承认,华夏戏腔的艺术性,绝不逊色于任何歌剧!这是一种值得世界尊敬的艺术!”

    话音落下,法兰西观众泪崩:“艾琳这话太重了!这歌真的比肩歌剧了?”

    全场掌声如雷,震得穹顶嗡嗡响!

    评委们陆续起身,对这首《赤伶》给出超高的评价。

    很快,轮到最后一位评委点评——弗兰克教授,临时会长,世界级音乐理论家!

    相比其他评委的激动,弗兰克教授一直沉默,神情复杂得像打翻了调色盘——震撼、敬佩,还有一丝深深的遗憾。

    他看着苏灿,嘴唇微张,似乎想说什么,却迟迟没开口。

    因为他意识到一个刺痛的事实——他听不懂歌词!

    他无法完全理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之心,无法体会“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的苍凉深意。

    作为世界级音乐理论家,他自诩通晓全球音乐风格,可今天,他发现自己对华夏戏腔知之甚少,甚至从未认真研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