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联军的核心力量,大明王朝对整个世界格局和战略布局有着清醒的认识。从地缘政治角度审视,土耳其所处之地堪称得天独厚,它雄踞欧亚大陆的连接处,牢牢掌控着土耳其海峡。这条海峡,乃是连接地中海与黑海的关键纽带,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土耳其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战争风云中,态度却变幻莫测,始终在盟军与联军之间首鼠两端,左右摇摆不定。土耳其高层内心深处打着坐收渔翁之利的如意算盘,他们深知自身所处的战略位置犹如棋局中的关键棋子,无论最终倒向哪一方阵营,都极有可能成为改变战争天平倾斜方向的决定性因素。故而,土耳其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两大阵营之间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大发战争横财。
大明王朝,作为联军的领导者,对土耳其在自身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有着极为深刻的认知。土耳其控制着连接地中海和黑海的土耳其海峡,这一关键通道对于大明王朝和德国海军在地中海的行动以及与苏联在黑海地区的战略对峙,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此外,土耳其丰富的铬铁矿资源,更是德国军工生产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料。因此,德国多次向土耳其伸出橄榄枝,试图劝说其对盟军宣战,期望借助土耳其的力量,进一步巩固联军阵营,增强整体实力,从而在这场全球争霸的棋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然而,土耳其的态度却受到诸多因素的掣肘。凯末尔这位土耳其的国父,虽已离世,但其遗言在土耳其高层决策中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在凯末尔思想的影响下,土耳其表面上呈现出倾向英国的姿态。尽管在实际情况中,土耳其的底层民众由于德国在战争初期的强大表现以及其宣扬的某些理念,已悄然对德国心生向往,甚至在民间出现了一些亲德的思潮和活动。但土耳其高层基于对自身利益的多番权衡,以及对凯末尔遗言的尊崇,始终未能顺应底层民众的意愿,做出倒向德国并对盟军宣战的决策。德国方面尽管用尽各种外交手段,反复劝说,却始终未能打动土耳其高层,一切努力最终都付诸东流,只能无奈地看着土耳其在两大阵营之间徘徊。
面对土耳其这般犹豫不决、暧昧不清的态度,德国陷入了深深的两难困境。若对土耳其采取强硬措施,以武力相逼,极有可能导致土耳其彻底倒向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