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与惊喜。
鲍信说的办法,不就是后世的科举制嘛。
他万万没想到,向来有些守旧的鲍信,今日的思想也如此激进了。
若科举制一出,怕是天下士族,更是要跳脚的不行。
因为,他现在代表的可是汉室,一旦科举制推行下去,那就是大汉十三州人才选拔的全面深入改革。
不亚于王莽步子太大,扯到蛋的那些新政了。
至于鲍信保留的举荐制,说白了就是一句空口白话的车承诺。
言明,那些不想参加考核的世家子弟,你也可以依然通过举孝廉这条路来应聘。
但是,我曹操用不用,那就不保证了。
或许,看在面子上,给你塞到某个衙门内,当一闲职。
若想拿奉银,不好意思,我曹操自己都穷得要死,恨不得出去抢。
这时代的荀彧,自然无法跟曹操一样,联想到更高一层的科举制。
他还在琢磨其中的实际可操作性。
荀彧微微皱眉,沉吟片刻后说道:“允诚的办法虽有可行之基,但这考核之举,历朝历代还从未有人尝试过。”
“其中考核的标准,考核的内容究竟该如何精准界定?”
“若一律考核四书五经、儒家道学,那些寒门子弟,以及没有接受过系统儒家经典教育的普通弟子而言,岂不是明显有失公平?”
“但反过来,如果我们将考核的重点放在算法、格物、农学等等这些实用之学上,那么对于那些自幼饱读诗书、擅长经史子集的士子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公平的对待呢?
郭嘉眼眸一闪,嘴角上扬轻笑一声:“文若兄所虑虽有道理,然嘉以为,这考核之法,本就应不拘一格。”
“乱世之中,所需之才岂会局限于经史子集?能治国安邦者、能运筹帷幄者、能兴农事者、能通百工者,皆可为我所用。”
他踱步上前,眼中闪烁着兴奋之色,侃侃说道:“主公可设多科考核,既有经史之论,以考其学识素养。”
“亦有策论之试,察其谋略远见。更有实学之考,如算法、格物、农学等,验其解决实际问题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