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优质、更稳定且价格合理的货源呀。我可以带着团队专门成立一个原材料采购小组,去各个原材料产地考察、谈判,争取签订长期的、大量的供货合同。另外,咱们得建立一套严格的原材料质量检测体系,确保这么大的订单量下,产品质量不会出问题呀。”
杨彦也提出自己的建议:“生产流程要再次进行革命性的优化了,咱们可以借助一些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呀,看看哪些工序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准度。同时,对工人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也要进一步完善,除了分组竞赛、奖励优秀员工这些常规手段,咱们可以设立一些长期的、高额的奖励项目,比如完成这个订单后,给表现突出的员工发放丰厚的奖金、提供晋升机会等等,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呀。”
杨燕说:“物流运输这块更是重中之重呀,这么大的订单量,咱们得和全球顶尖的物流公司合作,而且要提前规划好运输路线、制定详细的运输时间表,确保货物能按时、分批、安全地运出去。我去联系几家大型的国际物流集团,和他们商讨合作方案,争取拿到最优惠的价格和最好的服务呀。”
杨悦听了大家的建议,心里虽然依旧沉甸甸的,但也多了几分决心,她看着大家,充满信心地说:“大家的想法都很有建设性,这确实是咱们破局的方向呀。那咱们就按照这些思路,一项一项去落实,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我这边会再次和国外客户沟通,把咱们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咱们为了完成订单所做的努力和计划都详细地跟他们说一说,看看能不能争取到一些支持,比如预付款项、放宽一些质量检验标准之类的呀,毕竟这么大的订单,双方都得互相理解、互相协作嘛。”
于是,整个工作室又开启了一场更为紧张、更为艰难的筹备大战。
杨瑶带着采购小组,马不停蹄地奔赴世界各地的原材料产地,他们先后考察了东南亚的丝绸产地、非洲的木雕原料产地、欧洲的陶瓷原料产区等等,与众多供应商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谈判。有时候,为了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和合适的供货量,他们需要在当地连续待上好几天,反复沟通协商。
有一次,杨瑶在东南亚和一家丝绸供应商谈判陷入僵局,对方对价格咬得很死,不肯让步。杨瑶心急如焚,她诚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