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久的机会——成为一家钢铁公司的合伙人。而为了这一刻,从1989年开始,陈闵明已经拼命努力了五年!
说起来,陈闵明心里还真的感谢方真真当初介绍这位省行副行长公子崔大有给自己认识。
199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式实施。一个多月后,崔大有就在美国电话遥控陈闵明,催促他注册了公司;而陈闵明也已经在崔大有的安排下,一早联系远在日本的山口次郎,成为这家新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当然了,山口次郎的这个‘合伙人’身份只是个挂名,他不需要投一分钱。而崔大有承诺,在公司之后盈利后,山口也能拿到一定比例的利润分成。引山口次郎加入,是因为崔大有说,这样一来这家公司就能算作合资公司,可以在接下来崔大有的运作下,拿到一些政策补贴和退税优惠。
至于为什么让陈闵明出任公司法人,崔大有解释说,自己还供职于美国人的投资公司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接下来的注资和贷款崔大有必须避嫌,因而不能站到台前。这说法倒确实能站得住脚。即便陈闵明心里有点觉得不妥,可是如果想跟崔大有合作,他只能接受崔大有的方案。
现在,崔大有已经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让邱厂长同意了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方案,以及他和陈闵明的合资公司的注资。而北桥钢铁厂,也终于出现在了燕东市最新一批的改制试点企业名单上。
只是陈闵明或多或少地隐隐感觉到,最近的邱厂长跟自己不像从前那么热络了,他甚至能从邱厂长的眼神中看出他对自己的一丝恐惧。被将要到来的合作兴奋得早已冲昏头脑的陈闵明,选择性地忽视了这个不影响大局的小细节。很快,崔大有的钱如期通过境外注资到这家合资公司,这家合资公司也顺利的拿到了崔大有爸爸所在银行的第一笔贷款。崔大有之前提出的承诺正在一一兑现,这让陈闵明逐渐放下心来。
说到入股,陈闵明原本是计划将自己多年来好不容易攒下的五百万全部转入合资公司的,那样,他所能占的股份相应地也就多一点。
可就是在陈闵明将要去银行操作转钱的那个早上,他接到了来自上海的姚镇海焦急的求救电话。电话那头,是姚镇海几乎带着哭腔的求助:“阿明,这次你一定要帮我,我为了追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