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华银行总部
东宋集团公司印刷的纸钞已经在广州全境流通,取代了以前以物易物和铜币的交易流通,在日常交易过程银两银元是比较少的,大多都是铜钱和小碎银两,在交易过程还要带把剪刀随时把碎银再次剪成米粒大小,极为不方便,而银票最小面额为一厘,在市面上默认为一个铜钱,有了小面额的银票,极大的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在中华银行逐步取得当地土着的认可后,银行开始了吸储和放贷、汇票等业务。在明朝,吸储和放贷的当铺名称极其繁多,当铺,典铺、印子铺等。
当铺以短押为主,短押不但资力小,当期也比较短,收当也以零星物为主,珠宝、首饰、古董等,或以整银碎银抵押,或以米粮抵押,还有就是以房屋田产抵押。
在资本方面,典当行资本约一二千两到万两左右,很多都具有灰色背景,黑白两道有人脉关系,用于武力讨债。
明朝规定放款的利息,大抵按月两三分到五分,大明律中规定,“凡和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收利并不得过三分利息”
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典当行的剥削手段可不仅仅局限于利息,更重要的是在其他方面做手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在银两进出的时候,上下其手,大做文章。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他们在典当行里兑出银子时,往往会被克扣一些重量,而当他们想要赎回物品时,却会发现需要付出更多的银两。这其中的差价,自然就落入了典当行的腰包。
不仅如此,典当行在银两的成色上也会耍些小聪明。当平民百姓前来兑出银两时,他们会给成色稍差的银子;而当百姓们想要兑进银两时,却一定要足纹的,否则在重量上就会被扣除一定的折色钱。
除此之外,典当行还有一个更为恶劣的手段,那就是对于那些值钱的物品,他们会找各种借口不允许赎取。有时候,他们甚至会用低成色的金子来仿造十足金的首饰,然后将其调换,让百姓们在不知不觉中吃了大亏。(可以参考洪金宝早期的电影去当铺典当手表那个情节)
而在更黑心的放贷则是青黄不接的春夏之季的米粮放贷,放贷利息则是九出十三归,指的是如果去当铺,用价值10石米粮物品抵押,当期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