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紧张,仿佛每一颗子弹、每一次雷达波的反射,都能决定生死。
歼-20飞行员们的紧张感达到极点,他们知道,任何一次微小的失误,都会使他们成为下一位“幸运儿”,被迫跳伞或更糟——被敌方导弹击落。
每个机动、每个转弯、每个高度的调整,都是对极限的挑战。
歼-20中队的指挥官清晰地意识到,单纯的机动已不足以完全摆脱s-500的雷达锁定。
于是,他迅速做出了决策,指挥着飞行员们使用最后的“隐形战术”——对地形的深度利用。
歼-20迅速转向山脉之间的低空飞行,通过快速穿越山谷,利用复杂的地形反射和折射降低雷达的探测效果。
与此同时,他们的机载电子战系统全力发挥,发出强烈的电磁干扰信号,暂时迷惑敌方雷达。
哈夫克的s-500系统虽然强大,但面对这种复杂的战术应对,也并非没有瓶颈。
雷达信号在山谷间反射、折射,形成多重波动,系统难以清晰锁定目标,而电子干扰又使得导弹的自动追踪能力受阻。
战场上,那些原本锁定的目标在这一瞬间变得模糊不清。
歼-20利用这种短暂的机会,调整飞行速度,尽可能隐藏在地形的阴影中。
然而,哈夫克的反应同样迅速。
地面指挥部立即调动空中预警机,利用远程探测弥补s-500雷达在地形复杂区域的盲点。
空中预警机的雷达系统像猎鹰般在黑暗中扫视,捕捉到了歼-20的踪迹。与此同时,f-35a战机不再仅仅依赖于战术飞行,而是调整战术组合,开始从多方向围堵歼-20。
战场的气氛愈发紧张。
歼-20飞行员不断调整着飞行模式,从快速穿越山谷到穿云突击,从急剧攀升到急速俯冲,每一个战术动作都精确到毫秒,仿佛命运已经在他们指尖跳跃。
雷达波的干扰越来越强,空中已是满天的电子杂波,飞行员们不仅要应对敌人的攻击,还要与干扰信号作斗争,确保飞行的稳定。
歼-20中队指挥官冷静地分析着战况,立刻发出指令:“集中力量,配合雷达干扰反制,寻找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