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孟关切的问道,众人也回头看向王震球。
“诸位,我们有大麻烦了。”
王震球脸上没了之前的不正经,显得很严肃。
“我练过神格面具,所以对于信仰算是比较敏感的,刚刚踏上这座山的第一时间我就感觉有一股强烈但是驳杂的信仰汇聚在这里。”
公孙桓听完后,眉头一皱。
“这就是厌胜蛊在这边的原因吗?”
众人纷纷合计了起来。
“球儿,你能感觉到是哪位大神的信仰吗?”
老孟问王震球。
王震球再次踏入了山的范围,将手按在地上,闭上了眼睛。
“猎户,赶山,猎犬,弓箭,雕,刀。”
“还有,三眼。”
“二郎神?”
众人惊呼出声。
王震球念出的这些都是信仰里神明的特征,这些组合在一起,不正是那位二郎显圣真君吗?
“难怪了。”
公孙桓喃喃自语道。
随后绕着周围缓缓的念起了诗来。
“黄衫纱帽佳少年,炯然饿虎穷山渊。
不居秦鹿祖龙畔,却走碧鸡金马边。
左手斜执巨灵凿,右手敬抱禹贡篇。
离堆顺流已受命,一下不打天吴鞭。
有时挟弹暮云表,有时蹴踘春风前。
有时却自着绛帕,走入药市寻神仙。
为人定似李太白,学道定似葛稚川。
孙翁走避乖崖叟,遣仆送画不取钱。
神君庙食与画像,千古万古当流传。
我昔梦上神君殿,偶值蓬莱众真宴。
洛阳开尽姚黄花,铜驼陌上难相见”
“熊猫听到是《瞿塘神君歌》。”
公孙桓念完后开始解释了起来。
“不对劲啊,那位的道场不在这里啊。”
好学生夏禾开始了提问。
公孙桓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信仰如果是针对活着的人的话,一般都会围绕在他本人身边,参考巫蛊之祸时的汉武帝,但如果针对的是传说中的神明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