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从家乡带来的纪念品,一点儿心意,您就收下吧。这花纹寓意着吉祥如意,希望您能喜欢。”
大娘看着那对漂亮的耳环,眼中满是惊喜与犹豫。“哎呀,这太贵重了,我咋能收呢。”
宁华西拉过大娘的手,把盒子放在她手心,笑着说道:
“大娘,您就收下吧,您这菜这么新鲜,帮了我们大忙。这耳环您戴着肯定好看,就当是我们的感谢。以后我们还盼着能常来您这儿买菜呢。”
大娘推辞不过,只好收下,感动地说:“你们这俩娃娃太客气喽,往后有啥需要尽管说就行了。”
谢怔和宁华西相视一笑,与大娘道别后,带着蔬菜满心欢喜地回家,准备享用美味的菌子火锅。
“谢怔,‘建子’是菌子吗?你都会说这边的方言了,好厉害。”
宁华西有些羡慕,他现在只是听懂的程度,谢怔却已经会说了。
谢怔牵着老婆的手,“不算我厉害吧,只是以前听过几次。”
“而且这边方言和咱们那儿有些发音接近,学起来没那么难。老婆你要是想学,肯定比我学得快,保准一学就会。”
宁华西听了这话,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真的吗?那你快多教我几句,我也想快点学会。下次和这个村子里的人交流,就方便多啦。”
谢怔笑着点点头,思索片刻道:“比如说,咱们平常说的‘去哪里’,这边方言就讲‘克哪点’。还有‘吃饭’,这边会说‘吃芒芒’或者‘肿脖子’。”
宁华西跟着重复:“克哪点,吃芒芒……”
一开始发音还有些生硬,但多念了几遍后,渐渐有了几分当地的韵味。
两人一边走,谢怔一边教,不知不觉就到了家门口。
进了家门,宁华西还沉浸在学习方言的乐趣中,嘴里不停嘟囔着新学的词汇。
谢怔则走向厨房,开始准备菌子火锅。
他把洗净的奶浆菌、青头菌等一一摆放好,宁华西也凑过来帮忙,嘴里还不忘问:“谢怔,那‘菌子’用方言除了说‘建子’,还有别的说法不?”
谢怔一边切着菌子,一边回答:“有的地方也叫‘菇菇’。”
“菇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