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百姓们此时都感到羞愧,这就是他们的官家,好丢脸。
赵匡胤一朝文武百官都看着赵光义,他们没有记错的话,赵恒是二殿下的孩子,这么怂的吗。
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大臣决定下朝后就另投明主,二殿下的后代看起来不行啊。
赵匡胤也想不明白,平时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孩子,长大后怎么变成这样。还有他怎么成了皇帝。
然后又看向赵光义,他一直知道二弟一直惦记这个位置,但是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孩子,怎么也不能传给他了。然后又命人到府上“请”赵恒,他要问问这个侄子是怎么想的。
赵光义也看着下面的儿子,要知道,他一直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可是实力不允许,而且运气也有些背,但是这么好的机会,他的我好大儿就这么放弃了。
赵恒看着后世那一句句的讽刺,气血攻心,猛吐一口血,晕了过去,晕之前还在不停的咒骂。}
【面对国内陆续出现的不同意见,宋真宗很是不安,他想不明白,只要每年花点小钱,就能维持和平,不再打仗,歌舞升平不好吗?怏怏不乐的时候,在王钦若的提议下,不顾群臣反对,伪造天书决定泰山封禅来粉饰太平。至此,就连唐太宗也没敢实施的泰山封禅失去了其特殊的意义。】
(宋真宗:家人们,让我把封禅的档次给你们打下来[看])
(宋真宗封禅唯一受害人---朱元璋)
(朱元璋确实怨 如果没有宋真宗 朱元璋再去泰山封禅更牛了)
(后世的皇帝,朱元璋是完全够资格的,可惜宋真宗去了,朱元璋嫌弃,)
(要不因为宋真宗,明太祖就不会去南京紫金山祭天了)
(朱棣也够资格可惜两父子都没去)
{明碗宗:“你们现在知道咱为什么不去泰山了吧。”
明·judy:“爹,后世人的眼睛是雪亮了,就算不去泰山,咱们的功绩也被世人认可。”
明碗宗:“可惜,要不是怂宋这个皇帝,咱还真想去泰山封禅。”
那些想去泰山封禅的皇帝,彻底歇了心思,他们已经知道终结者的所作所为,还去泰山封禅,这不是昭告天下自己是个昏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