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宫之内,新王嬴政负手而立,目光坚毅地凝视着沙盘上的六国疆土,李斯与尉缭分坐两侧,低声诉说着离间合纵之策。嬴政微微颔首,国库中金银珠宝被悄然打点,密使带着使命奔赴各国。
齐国朝堂上,佞臣郭开在秦使的重金诱惑下,开始在齐王耳边吹风,言说合纵劳民伤财,齐国应保境安民,勿要卷入纷争。齐王本就贪图安逸,渐渐地对齐国参与合纵之事便消极起来,援军的派遣也一再拖延。
而在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因声名远播,功高震主,早已被魏王所忌惮。秦之离间计巧妙利用这一点,伪造信陵君与他国密信,让魏王对其心生嫌隙,竟逐渐收回了他的兵权,魏国合纵之事一时群龙无首,陷入混乱。
赵国自邯郸之围后,元气尚未完全恢复,国内经济疲敝,粮草辎重筹备艰难。平原君赵胜虽竭力维持,但面对秦之步步紧逼,亦是心力交瘁。同时,秦国奸细在赵地散布谣言,致使部分军民人心惶惶,对合纵前景产生动摇。
此时,楚国朝堂亦非铁板一块。春申君黄歇虽有远见卓识,然而贵族势力盘根错节,对合纵之事各有打算。一些贵族收受秦之贿赂后,在朝堂上与黄歇唱起反调,使得楚国合纵政策难以顺利推行,军队整备与物资调配皆受阻挠。
面对秦国的分化瓦解,山东诸国中仍有清醒之士。燕国太子丹,年少志高,他深知燕国若不与他国联合抗秦,必将唇亡齿寒。于是,他暗中联络赵、韩等国的忠义之士,试图重新凝聚合纵之力,无奈各国自顾不暇,响应者寥寥。
秦军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后,再度蠢蠢欲动。王翦之子王贲率领精锐之师,率先对魏国发动突袭。由于魏国合纵防线已乱,秦军势如破竹,连下数城。魏王惊恐万分,急欲重新启用信陵君,却为时已晚,魏国上下陷入一片混乱与绝望之中。
赵国见状,不顾自身困境,毅然派出援兵救援魏国。老将廉颇披挂上阵,指挥赵军与秦军在魏地展开激战。赵军虽英勇无畏,但终究寡不敌众,且粮草不济,渐渐陷入困境。然而,廉颇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巧妙布防,暂时稳住了阵脚。
楚国方面,春申君黄歇力排众议,亲率楚军北上。楚军一路浩浩荡荡,与赵军遥相呼应,对秦军形成了一定的牵制。但楚国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