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主要控制由上京这边负责。选择这样的原因是考虑到未来数据的数量,还有现有的硬件芯片能力,个人觉得要让国家单独建设一个完全满足母系统要求的超算,成本太高了。但双系统并联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方便后续迭代升级时的安排,当然这个是本人的建议,还是请各位领导考虑。“
众人听到宫明的新思路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沟通,最后确定以宫明的想法的方案。
后续又马不停蹄地经过了整整 7 天紧张而忙碌的会议研讨,这 7 天里,宫明和文燕仿佛被时间的车轮紧紧裹挟着,一刻都未曾停歇,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般不停地旋转着。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会议室,到夜晚的最后一抹余晖悄然离去,他始终全神贯注地参与着每一次的讨论、每一项的决策。
终于,在这漫长的 7 天后,一直连轴转的宫明得以暂时停下脚步,深深舒了一口气。他深知鸿蒙系统后续就是搭建、管理、适配、优化以及商业版本设计等一系列繁杂且的事情,想到这些,他统统毫无保留地丢给了文燕这位得力的伙伴。而他自己,则和李昭一同踏上了返回西工大的归途,心中满是对即将开始的团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期待与准备。一路上,他们或许在回忆着过去在西工大的点点滴滴,或许在思索着如何更好地开展毕业设计的各项工作。
时光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如白驹过隙般飞速来到了 8 月底。宫明又回到了那熟悉的西工大校园。在这里,他短暂地做起了几日悠闲自在的“闲鱼”,然而内心深处那种对挑战和创造的渴望终究无法让他真正闲下来(搞事情)。
与老师李昭简单地打了个招呼后,宫明便毅然决然地来到了西工大的超算中心。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团队的毕业设计方案撰写工作中。
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 7 天努力,在强大的鸿蒙系统的助力下,宫明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将他心中的每一个想法都雕琢得愈发清晰,每一个落地方案都打磨得近乎完美。那些有关毕业设计的设计图纸,就像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每一条线条、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他的心血;那些细节要求工艺,犹如一道道严苛的考验,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精益求精;那些参数,仿佛是一把把精准的标尺,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