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凌烟志 > 第91章 从李素立与李纲的纳谏 看李渊的治国之道(1/8)
    唐朝建立七个月以来,李渊虽贵为皇帝,但他终究不是圣人,即便是圣人也不可避免会犯错或做出不合适的决策。在此期间,御史台的谏官已开始发挥作用,时常上谏,试图纠正朝廷在各项政务上的偏差。

    唐朝初年,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长官,御史中丞为次官,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三院。监察御史隶属于察院,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巡察州县,巡察内容包括吏治、刑狱、户口、赋役等诸多方面。李渊建立唐朝之初,御史台便具有广泛的监察职能,相当于现今的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御史台监督各级官员的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包括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结党营私等行为。监察御史可对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弹劾,弹劾程序严格,需依据事实和律法条文。在政治方面,御史台监督朝廷的政治决策过程,确保政令贯彻执行符合国家利益。如发现某部门执行政令存在偏差或懈怠,监察御史有权提出纠正意见。

    御史台在唐初政治中具有关键地位,在三省六部制的政治体系中起到各方政治权利制衡和维护统治秩序的作用。它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相互制约,防止任何一个部门权力过大。对于宰相等高级官员,御史台也有监督之权。如宰相有专权或谋私行为,御史台可通过监察手段进行揭露和弹劾。御史台通过监察各级官员,维护了唐初的政治清明和社会稳定,保证了朝廷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地方治理的良好发展,从而巩固唐朝的统治秩序。

    618年十二月底,监察御史李素立在审阅案卷时,发现一些犯法的人虽罪不至死,但皇帝李渊却特别下令将其处死。李素立心中暗想:“法度乃国之根本,岂能因一时之怒而动摇?若陛下轻弃法度,百姓将何所依从?”他当即提笔上疏,写道:“三尺法度,乃帝王与天下人共守之准则;法度一旦动摇,百姓将无所适从。陛下初创大业,正应以法度为基,岂可轻弃?臣身为司法官员,职责所在,不敢奉行此诏。”

    李素立,字慎卿,赵州高邑(今河北省高邑县)人,生于隋朝时期。他自幼聪慧好学,对律法等知识有深入钻研。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但他凭借自身的才学开始崭露头角。唐朝建立后,李素立担任监察御史,时年三十岁左右。唐代官员品级分为九品,职级由低到高分别为九品、八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