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辂。大驾则备五辂,法驾省其三,小驾唯用金辂。”
唐初高祖李渊时期巡行多用法驾或小驾,仅在重大典礼(如武德七年冬至南郊祭天)时启用大驾,体现其“务从俭约”的执政理念(《旧唐书·高祖本纪》)。
当时巡行车驾规制天子主车称为玉辂,朱轮青盖,以玉饰辀,驾六马,车后树十二旒龙旗。随行副车有指南车、记里鼓车,置于仪仗队前列,象征“天子明辨四方,德泽广被”(见《通典·礼典》)。其余属车共八十一乘,分载文书、仪物,后减为三十六乘(见《唐会要·舆服》)。
巡幸护卫与仪卫是皇庭千牛卫与左右卫,近身护卫持千牛刀、仪刀,身着明光铠,环列玉辂四周。后跟随班剑仪队,六十人执班剑(木剑饰金银),象征帝王威仪。之后是熊罴旗仗,十二面绣熊、罴、虎、豹的旌旗,源自北周军旗制度,体现关陇军事传统。
最后随行的是礼器与乐舞,其中黄钺与金斧由大将持于御前,象征“代天征伐”之权(武德元年李渊授李世民“黄钺”伐薛举)。鼓吹乐队列前部鼓吹用“扛鼓、金钲”,后部用“笳、箫”,共一百二十人,曲目多改编自《破阵乐》等军乐曲。
窦抗躬身禀报,声音沉稳如铁向皇帝李渊汇报到:“陛下,法驾已备,请启程。”。
皇帝李渊身着赤黄衮冕,腰间佩剑却是当年太原起兵时的旧物——剑鞘已磨损,剑柄缠着窦夫人亲手缝制的布条。他轻抚剑柄,心中暗叹:“当年居于隋炀帝杨广之下,受尽冷落,历经艰难险阻,虽官居要职,也是天天拿着脖颈在度日,何曾想过会有今日?只可惜未能成事之时,夫人窦氏却早早撒手人寰。”想到此,皇帝李渊不由内心惆怅心痛。
李渊听得窦抗禀报,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仪仗队列。
《通典》有载,武德年间唐朝初建,尚未完全恢复隋大业卤簿需动用两万余人的规制,常以“三千骑精简卤簿”巡行,反映政权初建时的务实节俭之考量。李渊令诸子分掌仪仗要害,太子李建成执掌羽葆盖,秦王李世民统领鼓吹,小儿子李元吉控引金路,通过仪仗分工昭示权力结构。
《新唐书》评武德仪制: “高祖起兵间,虽采隋礼,然事多损益,务存军容。”这种“军礼杂糅”的仪仗风格,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