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九日,唐高祖李渊巡视周氏陂,途经旧时别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周氏陂位于关中平原,靠近长安(今西安)的东边约三十里处,是隋唐时期的重要水利设施建设地,由北周武帝宇文邕主持修建,其家族为鲜卑宇文氏,但汉化后自称源自周文王,故称“周氏陂”。这一带土地肥沃,且有灌溉之利,是关中地区的农业和经济重地。
李渊在太原起兵后,率军西进关中,目标直指长安。周氏陂所在的区域位于长安东北方向,是李渊军队南下的必经之地。据《旧唐书》记载,周氏陂周边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区域,李渊曾在此地短暂驻扎,整顿军队并联络关中豪族,与当地豪族(如窦氏、长孙氏等)有密切联姻关系,进一步巩固了与这些家族的合作,为攻占长安做准备。
《资治通鉴》提到,李渊在进军长安途中曾驻扎于“泾阳、武功、周氏陂”等地,周氏陂作为关键据点,显示了其战略地位。唐朝定都长安后,周氏陂所在的关中地区成为帝国核心,其水利设施进一步得到修缮,促进了农业繁荣,间接延续了李渊时代的经济政策。
周氏陂在唐初的历史中虽未成为显赫之地,但其地理位置和经济价值在李渊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其提供地理优势和后勤支持,强化了李渊在关中的统治基础,助力唐朝的建立。因此,皇帝李渊经过此地之时,感慨万分。
关中大地朔风凛冽,渭水冰封。长安城朱雀门外,三千禁军列阵肃立,玄甲映日,马槊如林。金辂车驾前,武候卫窦抗负责京城戍卫与皇帝仪,他仗执黄钺而立,身后十二面熊罴旗猎猎作响。
唐初沿袭隋制,李渊巡行仪仗以“大驾卤簿”为最高规格,但实际使用中常因战乱未平而有所简化。大驾卤簿是古代皇帝出行时最高规格的仪仗队,用于展示皇权的威严和神圣。这种依仗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最初由仪卫扈从演变而来,正式称为“卤簿”是在汉代。经过唐、宋、元、明、清各代的演变,大驾卤簿的规模和形式逐渐完善,成为皇帝祭祀和重大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新唐书·仪卫志》载,“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驾’,皆有卫有严。凡天子之车,曰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