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不愧是一代圣君,其确有高瞻远瞩之能,他所分析的李密、王世充、杨侗三方势力之事,皆切中要害,可谓冠绝一时。没过多久,东都洛阳城中果真风云突变,顿陷混沌之局。
先是李密战胜宇文化及后,又与东都洛阳政权握手言和,自此解除了后顾之忧。此后,李密与周边割据势力屡次交锋,挥军再战,皆所向披靡,捷报频传。为表忠心于东都皇泰主杨侗,李密每次得胜,必遣使驰驱,快马加鞭,将捷音速报东都。洛阳城内臣民闻此喜讯,无不欣然雀跃,好似马上就能见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之盛景,尤其是在元文都等政客心中,李密仿佛成了东都的“救世主”。
其实李密主动向皇泰主报捷,是一种政治低姿态的展示,他要告诉外界自己既然归顺皇泰主的统治权威,便是隋朝的臣子,而非独立的割据势力,这有助于推动他立足于隋朝旧有政治体系中的合法地位,避免被其他势力排斥。
另外,李密希望通过多请示多汇报,进而从皇泰主那里得到更多的政治支持和信任。例如,获得朝廷的物资补给、兵力增援或者是正式的官职任命等。他深知在乱世中,合法的政治身份和朝廷的支持对于巩固自己的势力至关重要。
皇泰主如果对李密的胜利给予积极的回应,如嘉奖、封官等,李密就可以再次借此提升自己在军队和地方势力中的威望,进一步扩充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然而,李密每有捷报必遣使驰往皇泰主处报捷,却没有料到此举会引发王世充的警惕和不满。
在当时的局势下,各方势力都在为争夺天下而角逐。王世充作为一股强大的势力,一直觊觎更高的权力和地位。李密频繁向皇泰主报捷,意味着李密将在朝廷中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这会使皇泰主更加倚重李密,从而削弱王世充在朝廷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而王世充也渴望获得正统性的认可,李密的这一急功近利的行为,对于同样想在乱世中树立自己正统地位的王世充来说,是一种挑战。他担心李密凭借与皇泰主的密切联系,在未来的政治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从而影响自己的发展。
于是,正如唐高祖李渊所料,东都政治格局伴随着李密势力的加入,矛盾接踵而至。王世充私下对其麾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