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饱受战乱之苦,他深知百姓的期望和需求,因此对朝堂之事格外关注。而且,他心怀大义,有着超越常人的远见卓识,一心只为国家和百姓着想。
当孙伏伽看到唐初有不正之风出现的苗头时,于是,他便将“广开言路、废百戏散乐、慎重挑选皇太子及诸王身边的人”三件事形成书谏,上表唐高祖李渊。
他谏言道:“现在,隋朝的统治已走向尽头,最终在历史的洪流中倾覆。而大唐则顺应时势,拔乱反正,犹如黑暗中出现的一道曙光,给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带来了希望。陛下您以晋阳为根基,高举义兵的旗帜,为正义而战。这一正义之举,犹如一声号角,唤起了四海之内千万民众内心深处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于是,各地民众纷纷响应,一时间,声势浩大,捷报频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陛下便登上了皇位,君临天下。这无疑是陛下您的洪福,更是顺应了当时民心所向、时势所需的必然结果。”
“然而,陛下啊,您可千万不能因为得到天下如此之容易,就忘记了隋朝灭亡的惨痛教训。隋朝的覆辙近在眼前,那是一部生动而又沉痛的历史教材。隋朝之所以走向灭亡,主要是因为隋炀帝等统治者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拒绝接受臣子的谏言,极力掩饰自己的错误。对于百姓的呼声和疾苦,他们充耳不闻;对于国家的弊病和危机,他们视而不见。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原本繁华的国家如今满是疮痍,宗庙也变成了一片废墟。”
“如今,陛下您已登上皇位,肩负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您应当以隋朝为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广开言路,尽力去了解百姓的心声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不能只听信阿谀奉承之词。对于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要做到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国家发展的问题。只有这样,大唐才能长治久安,实现真正的繁荣昌盛。”
“臣留意到,陛下即位不久,次日便有进献鹞鹰幼雏之人。这件看起来不过是孩童戏耍之物,对于圣明的君主来说,实在是不合身份。虽然这只是小事,但却反映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圣德之修。倘若长此以往,大臣们或许会觉得陛下的品味偏向于玩乐嬉戏,这样一来,不仅会给后世留下笑柄,还容易使那些善于谄媚的小人有机可乘。他们会利用陛下的这种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