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凌烟志 > 第62章 隋恭帝禅让帝位,大唐王朝正式建立(1/5)
    在公元618年四月中旬,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等逆臣缢死的消息传到了长安,唐王李渊听闻后,其表现可谓是“演技炸裂”。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渊为了杨广的死而“恸哭”。

    李渊整个人仿佛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情绪瞬间崩溃。他先是怔怔地僵在原地,片刻之后,泪水便如决堤的江水般从眼眶涌出,继而放声“恸哭”。继而哭着说道:“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

    李渊的这番话语,初听之下,仿若一位忠诚不二的臣子,在为自己曾经尊奉的君主之死而悲痛欲绝。在古代,“北面事人”乃是一种臣子的姿态,象征着尊崇与服从,李渊以此表明自己对杨广的臣属身份和敬重之心。而“失道不能救”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自责,似乎在暗示杨广在位期间偏离正道,致使国家陷入如此境地,而自己有心挽救,却力不从心。“敢忘哀乎”更是将自己对杨广之死的哀伤推向了高潮,仿佛杨广之死是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

    在笔者看来,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渊如此悲痛的表现背后,或许又隐藏着李渊更为复杂的心思。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下,杨广的死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李渊表面上的悲痛,或许不仅是为了迎合臣子和百姓对旧主的怀念之情,更是为了在政治上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向天下人展示自己心怀苍生、不忘旧主的仁德形象,从而为自己的政治野心和未来的大业做铺垫。毕竟,在这场权利与命运的博弈中,每一个细微的表现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结局。

    另外,笔者更相信,李渊虽然在“恸哭”,但内心深处却在暗暗窃喜。毕竟,杨广生前的压制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曾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多少年来积压的愤恨,在此刻才得以释怀。

    这种如释重负之感,同时也让李渊暗自庆幸命运的眷顾,他的心中或许还怀揣着一种更为隐秘的情绪——庆幸,庆幸杨广不是死在他的手里。

    从政治谋略和舆论风向来分析,李渊深知在这个动荡的时期,自己的每一步行动都必须谨慎权衡。如果杨广是死在自己的手中,那么他很容易被天下人扣上“弑君”这样沉重的罪名,这对于他未来的大业无疑是巨大的阻碍。在古代,君权神授的观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