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是三月下旬,因为李世民多次率领军队作战,平定了长安周边多个割据势力,吸引了大量志同道合的人士加入。
唐王为了对秦国公李世民所作贡献加以肯定和表彰,李渊封李世民为赵公,这一封赏不仅体现了李渊对李世民的信任和器重,也是对李世民军事才能和领导力的认可。
随后,在长安城政治势力的操控下,小隋恭帝杨侑发布诏令,将十个郡划归唐王李渊,并将唐王升任为相国,总揽百官,同时设立丞相以下的官职,再赐予李渊九锡之礼。
九锡之礼是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一礼仪起源于先秦时期,特别是周朝,并在后来的历史中成为权臣篡位的前兆。九锡之礼包括车马、衣服、乐县(定音、校音器具)、朱户(红漆大门)、纳陛(特凿的陛级或较矮的木阶梯)、虎贲(守门之军或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斧钺(用于作战的兵器)、弓矢(特制的弓箭)和秬鬯(供祭礼用的香酒)。
九锡之礼不仅是物质上的赏赐,更是精神上的认可和权力象征。获得九锡的权臣,通常意味着其权力和地位已经接近或等同于皇帝,在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国时期被频繁使用,几乎成为权臣篡位的必经之路。
唐王李渊得了如此贵重的赏赐后,对他的僚属说:“这些都是阿谀奉承之人所为。我既然已经掌握大权,何必还要这些加封,接受这些宠赐呢?如果按照魏晋时期的做法,那些都是繁文缛节,虚伪的行为,欺骗上天,蒙蔽百姓;实际上他们的功绩还不如春秋五霸,追求的名声超过了三王,这是我常常所鄙视和嘲笑的,我如果接受这样的赏赐,也会为此感到羞耻。”
众人听后,反驳说:“历代都是这样做的,您何必不接受呢?”
唐王回答道:“尧、舜、汤、武,他们各自根据不同的时代,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都是凭借至诚之心来顺应天命,安抚百姓,并没有听说夏朝、商朝末年一定要效仿唐尧、虞舜的禅让。如果少帝(杨侑)有此感受,他一定不会同意这样做;如果他无此感受,我如果为了自尊自大再去假意谦让,这是我平生所最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最终,唐王只是将丞相府改称为相国府,而那些九锡之礼的特殊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