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喊话:“屈将军,兄弟们!京师长安已经陷落,各位的家人都住在关西,为何还要向东而去?!”
桑显和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劝降词,在当时的环境下却引起了隋军将士们的共鸣,城楼上有将领开始带头放下兵器,旁边的士兵们一看,这还打什么仗啊,于是,全军人马纷纷丢盔卸甲,就地投降。
屈突通看到这种情况,跪地痛哭着说:“我深受国家的恩情,侍奉隋朝两位君主,怎么能逃避投降呢?我只有以死报国!”
但奈何众将士都不再为隋朝而战,城门也已大开,屈突通被冲进来的唐兵三下五除二来了个五花大绑,生擒活捉。
刘文静命人将屈突通押送至长安,李渊命人赶紧松绑,并对屈突通的到来表示欢迎,不仅没有怪罪于他,还诚恳的称赞他为忠臣,贴心的安慰后,授予屈突通兵部尚书的高位,并封他为蒋国公,兼任秦王李世民的行军元帅长史。
唐王李渊这种情感上的认可和尊重,使屈突通心中得到解脱,开始全心全意为新政权服务,死心塌地的跟随唐王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之劳。
屈突通选择为唐王李渊效力后,接到的第一件任务便是去劝降尧君素。前章我们讲过,屈突通在率领大军支援长安时,留下尧君素留守河东城(今山西省运城)。
李渊占领长安后,隋炀帝杨广任命尧君素为河东通守。
尧君素在被任命为河东通守后,带领部下顽强抵抗唐军的进攻,展现了极高的忠诚和勇气。尽管面对唐军的多次劝降,包括屈突通的亲自劝说,尧君素仍然坚持不降。
当屈突通到达河东城下劝降尧君素时,尧君素看到屈突通后,非常悲不自胜。本是同朝官员,再见面已是各为其主,《隋书·列传第三十六·尧君素传》记载,尧君素看到昔日的长官前来劝降,愤恨的说道:“公当爪牙之寄,为国大臣,主上委公以关中,代王付公以社稷,国祚隆替,悬之于公。奈何不思报效,以至于此。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
尧君素的话意是屈突通你被委任为国家的重臣,是代王杨侑的辅佐者,杨广把整个关中地区交给了您,把国家和百姓的命运托付给了您。国家的兴衰存亡,就维系在您的手中。您不想着效力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