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凌烟志 > 第43章 唐公李渊变唐王,直接安排隋炀帝杨广退二线(1/6)
    前文我们讲过,李渊大军在公元617年十月初四已在长安城附近聚集,安营扎寨。到了十月十四日,李渊调动各路军马已对长安城构成合围之势,开始封锁围困长安城。

    李渊命令众将不要急于攻城,而且严申军令,士兵不得擅自离营,不得入附近村落抢掠。同时派人至长安城下,向城中守将重申尊隋之意,义军是为了拥立代王杨侑为帝,废黜隋炀帝暴政而来,希望长安守军能弃暗投明,以免因用重兵双方遭受伤亡。

    但是,李渊的好意,城内守军置若罔闻。不得已,李渊与诸将领商议准备攻城,并与部下相约“毋得犯七庙及代王、宗室,违者夷三族!”

    李渊派人劝降长安城内的守军,希望能以和平方式解放该城,守军并未接受这一提议还存在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们前文曾提到过的阴世师,他得知李渊欲起义兵,便杀害了李渊之子李智云,同时又挖毁李家祖坟,可谓缺德带冒烟之人。

    阴世师此刻在长安城内提心吊胆,心虚不已。他深知自己无论投降还是抵抗,最终都将难逃一死,因此选择保持沉默,不作回应。

    长安城内的代王杨侑只有十三岁,这位隋炀帝的孙子,已故隋朝太子杨昭的第三个儿子,可怜他还是个孩子却命运多舛。隋炀帝杨广此时还在江都迷楼享乐,长安城中的大事小事,全靠京兆内史卫文升等人操持。然而,卫文升年岁已高,听说李渊反隋后,就在家养病,不再参与政事,城中只有左翊卫将军阴世师和郡丞骨仪在调兵坚守。

    卫文升(或名卫玄),洛阳人,是北周至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将领,以其忠诚和勇敢着称。

    骨仪,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天竺(今印度)人,胡族。隋朝时历任侍御史、尚书右司郎、京兆郡丞等职,,与阴世师一同抵抗李渊的军队。

    十月二十六日,秋风萧瑟,营帐中的李渊正对着战略地图沉思。突然,帅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探马高喊着“报!”,冲进帐内。

    探马单膝跪地,气喘吁吁地说道:“唐公,大事喜讯!李密瓦岗军在洛水之畔大破隋将王世允的主力军队。那场战斗甚是惨烈,王世允军大败逃亡河阳,已经溃不成军。”

    李渊听闻,眼睛猛地一亮,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