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安抚。”
隋朝雕阴郡的治所大致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在隋朝时期属于西北文化圈,与山胡等少数民族地区相邻,其居民以质直、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穑、多畜牧为特点。稽胡源于南匈奴,是匈奴的别种。南北朝时期,稽胡迁徙于今山西、陕西北部方圆七八百里的山谷间,从事农业生产,辅以蚕桑,以麻布为衣,与汉人杂处。
隋朝时期,稽胡曾多次发动叛乱。隋大业十年(614年)五月,雕阴郡人民不甘忍受隋炀帝王朝的苛刻压迫,稽胡人刘鹞子首先聚众起义。当时,另一稽胡族人刘迦论义军正攻打雕阴郡治所,便与刘鹞子义军联合,两军密切配合,把隋军打得一败涂地,随后在雕阴郡为据点,时常滋扰周边地域。
李渊听从裴寂建议,立即安排通议大夫(高级文官,皇帝的重要顾问,参与朝政讨论和决策的官员)张纶前去安抚稽胡势力。随后继续举兵南下。
李渊义军初期计划是先攻取大兴城(今西安),以控制关中地区。两日后(公元617年七月十七日)义军行至西河(今山西汾阳市),西河郡治所距晋阳城五十公里左右,位于晋阳西南方向。
因为旱情严重,李渊命令西河官吏负责安抚百姓,积极地发放救济,帮助那些贫困无依的人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年满七十岁的老弱散官,李渊下令免除他们的散官职务,让他们得以安享晚年。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李渊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怀,也减轻了他们的社会负担。
与此同时,李渊还注重选拔人才,对于那些有才能、有志向的人,不论出身背景,都给予他们公平的机会。通过简政任免,口头宣布他们的功绩,亲手填写官职级别,一天之内就任命了一千多人,这一数字足以彰显李渊对政务改革的决心和效率。
接受官职的人并不需要领取告身,他们只需要拿着李渊军帐所写的官职名称,就可以正式走马上任。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随后,李渊率军通过曾大败魏刀儿起义军的雀鼠谷,于七月十九日到达了贾胡堡。贾胡堡位于今天的山西省灵石县西南,贾胡堡地处汾河沿岸,是连接太原和临汾的重要通道。其地理位置对于李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