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渊起兵过程中,唐俭参与谋划,对平定内部叛乱有重要贡献。唐俭曾出使突厥并成功劝其归附,为唐朝扩大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唐俭与李世民关系密切,他在李渊起兵反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李世民统治时期继续担任重要职务。唐俭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这体现了他在唐朝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温大雅(572年—629年),字是彦弘,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他是隋末唐初的重要政治家和史学家,他出身于中国古代十大望族之一的太原温氏,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一。温大雅在隋朝末年曾任东宫学士、长安尉。因父亲去世,他辞官回家守孝,不再出仕。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温大雅被聘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掌文翰。他积极为李氏父子举兵出谋划策,制定周密计划,是唐朝建立的重要功臣之一。
李渊称帝后,温大雅历任黄门侍郎、工部侍郎等职,后应秦王李世民之邀,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在玄武门之变后,他因功擢升礼部尚书,授爵黎国公。贞观三年(629年),温大雅积劳成疾,病逝于长安。
温大雅的主要着作为《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这部史籍详细记载了李渊从太原起兵至正式登基称帝的史事,为后人研究唐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史料。
温大雅在唐朝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不仅参与了唐朝的建立,还在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帝位争夺中支持了李世民,对唐朝的政治稳定和权力过渡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温大雅的一生不仅见证了唐朝的建立,也通过他的智慧和勇气,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生平和着作至今仍是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温彦博(573年-637年),字大临,是唐朝初年的着名宰相和政治家,隋朝末年,他曾任幽州司马,随罗艺归唐后,历任多个要职。唐朝建立后,温彦博历任中书侍郎、中书令等职,最终升至尚书右仆射,封虞国公。贞观十一年(637年),温彦博因积劳成疾去世,享年64岁,被追赠特进,谥号恭,陪葬昭陵。
温彦博在李渊起兵反隋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策划,为唐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贞观年间,温彦博以其出色的政务处理能力和忠诚正直的品德,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