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如此行事,必能一举夺得天下!此乃昔日商汤与周武王成就霸业之法呀。”
李渊微微摇头,谦逊地回应道:“商汤和周武王皆是千古明君,其雄才大略、丰功伟绩,吾岂敢与之相较?就个人而言,我不过是想求得自保罢了;若论及公义,也是希望能够拯救这乱世之中混乱不堪的局面而已。至于起兵之事,还需从长计议。贤弟你暂且好生珍重自身,待我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定夺吧。”
且说这唐宪,乃是唐邕之孙。唐家世代为官,声名远扬。此次兄弟二人劝李渊起兵,实乃看中其非凡之才能与威望,欲助其一臂之力,共创一番惊天动地之伟业。
然而,李渊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故而未轻易应允。但这一场劝说,无疑已在李渊心中埋下了一颗起兵的种子。
过了几日,裴寂和李世民也催促李渊尽早起兵,说杨广喜怒无常、阴晴不定,起义军和突厥军队不断滋扰周边几个郡,隋炀帝再怪罪下来可不是小事。同时,李世民大力举荐刘文静,称赞他足智多谋,建议李渊将刘文静从狱中放出,并请他担任参赞谋士。
李渊听后,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思片刻后才缓缓说道:“我知道杨广的性格,他的确喜怒无常,朕也担心他随时会怪罪下来。但刘文静毕竟是戴罪之身,他的情况事关重大,不可不慎。”
裴寂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地说:“唐公,刘文静虽然和李密有着亲家关系,但这可是杨广强加之罪。目前您帐下正是用人之际,刘文静的智谋和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如今局势紧迫,非他不可。若能得他相助,我们起兵之事必定更加顺利。”
李世民也忙不迭地附和道:“是啊,父皇。刘文静曾多次向我提及他对当前局势的看法,他的分析头头是道,颇有见地。若是能让他助您一臂之力,定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战略建议。”
李渊看了看两人,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们都如此说,那就答应你们。但你们行事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让外人知晓。”
裴寂和李世民闻言大喜,李世民更是激动地说:“父亲大人英明,我相信刘县令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于是,李渊再次将起兵之事提上日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