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六帮着搬完东西,稍作歇脚,便要回城去交还马车。芳霏晓得六叔还在当差的时辰里,不好硬留,想起中午的事儿,便装了两竹筒薄荷水给赵六带上,又让马匹喝足了水,收了工钱,便让他离开了。
这时候,刘氏的欢喜劲儿已经过了,脸上却笼上了一丝愁容。姜长业不懂绣活做成成品费时不少,还在那儿乐呵呵地笑着呢。瞧见妻子皱着眉头,他伸手过去按了按,说道:“这么好的事儿,你皱啥眉头啊。”
刘氏抬手拍开姜长业捣乱的手,没好气地说:“你懂个啥?你可知道这绣活哪能那么快就做出来,我就怕一个月的功夫,咱们交不了货。”
正跟着如意去后院转了一圈,给鹌鹑喂完水回来的芳霏,恰好听到刘氏这话,笑嘻嘻地说:“娘,咱们只能辛苦做工的娘子们这个月多赶赶工了,咱们每日给的工钱也往上提一提。再让舅妈去她村里招呼招呼,把绣活好的娘子们也都叫过来上工。我听姐说了,舅妈给咱们介绍了个编织手艺特别好的婶子,这事儿交给她办,肯定没问题。”
想了一会儿,芳霏又接着说:“娘,我瞧着往后咱们绣房的人越来越多,总得有个规矩才是。日子长了,保不准有人偷懒耍滑,坏了咱们好不容易打出来的好名声。你和大伯母都是心善的老好人,还是得有舅妈这样的人来管着点儿,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听如意讲了这两天张桂枝的行事,又有着上辈子经营工作室的经验,芳霏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些。她觉着张桂枝是再合适不过的管事人选,没太多弯弯绕绕的想法,且执行力强。
刘氏听了前面加班和招人这法子,眉头舒展开了些,脸上也有了笑意。可又听芳霏后面这番话,眉头又皱了起来。这段时间和做工的娘子们相处得挺好,她实在不明白为啥还得找人盯着她们。
姜长业到底是在外面闯荡过,吃过些苦头,对芳霏的意思懂了个大概。
于是开口劝道:“翠娥啊,这绣房往后肯定会越做越大。今儿接了这大单子,保不齐往后还有更大的呢。时间一长,难免有人起别的心思。你和大嫂都是好脾气,长乐主要管着技艺,锦华年纪还小,再说了,你们都忙着做工的事儿。咱弟妹天天往这儿跑,给她安排个事儿做,不也合情合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