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小院内,三个老伙计正忙着劈木头,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兴致都不太高,眼睛时不时往门口瞅。就在三位老头眼巴巴盼着的时候,姜长业赶着骡子,带着媳妇和孩子回来了。
姜里正腿脚最麻利,几步上前一把拉开院门,满心期待姜长业能带回好消息。姜老爹慢了一步,脚还没到门口,声音先传了过来:“长业啊,你那同窗答应了没?”
姜长业瞧着两双紧盯着自己、满是期盼的眼睛,没让他们失望,说道:“刘贤弟答应来了。我跟他说管午食,这午食就在我家吃,每月给一两半银子月俸。”
为啥给这么多月银呢?姜长业心里清楚自家这位好友的本事,要是家里条件好,能供得起读书,没被家庭琐事拖累,考个举人那也是不在话下。所以这次拜托刘风收杉子为徒,这一两半银子,自家打算出一半。
姜长业把心里的想法一五一十说了出来。姜老爹听了,捋着胡子笑道:“好,好啊。刘贤侄虽然眼下处境艰难,可考取秀才的时候比长盛还早几年呢。杉子能拜他为师,那是福气。”
姜里正一开始听这月俸,心里还琢磨是不是给多了,等听了姜长业后面的打算,也就想通了,笑着说:“这事就算成了,晚上我跟大家伙儿念叨念叨这事。”
老姜头腿脚不利索,走得慢些,听到这事已经定下来了,又说起老话题:“那私塾就定在我那院子吧!”
这事之前就讨论过,姜里正和老姜头为出房租的事儿一直没个定论。姜老爹怕他俩再争执起来,就说:“依我看呐,这租子就免了。咱村里老少爷们每年帮老哥把屋子拾掇拾掇就行。”
两位老头觉得这个折中的办法不错,都点头赞成,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傍晚,还是在村里的打谷场,姜里正把这消息一公布,大伙都知道这是好事,顿时热烈地议论起来。
赵大芳虽说平日里更疼大儿子些,可一想到广柱识了几个字,就能去卤肉铺当个伙计,如意之前还提过,往后说不定还能有些适合女娃子干的活儿。她瞧了瞧身旁的小闺女,忍不住开口问道:“我说里正叔啊,这女娃子能进学堂不?”
如意坐在前排,听到赵大芳这么问,眼睛一下子亮了,心里直夸:这赵婶子可真有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