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姜老爹不在村中,如意详述了姜老三借印子钱,王二上门闹事的经过。
姜老爹听的吹胡子瞪眼,又气姜长业的不争气,又心疼孙女一家,又是恼恨王二。
听到最后,一个月后要还30两银子,想了下自己和老婆子的棺材本,实在不行只能全拿去给小儿子家填补窟窿,儿子是自己亲生的,再生气也没办法。
姜老爹带着如意到了常去的粮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买了十升小米,一升十文钱,五升大米,一升十五文钱,两升白面,一升是二十文钱,这就花去二百一十五文钱。
镇子比较小,这家粮铺也捎带着卖油盐酱醋,姜如意挑选一番,又花去二百八十五文钱,凑了正好半两银子。
姜老爹有心帮忙付钱,无奈身上全部银两给了大儿子,让带去县城看诊了。
两人卖完粮食和油盐,又辗转到了杂货铺,锅碗瓢盆也是必需品,杂货铺不卖铁器,去掉锅,杂七杂八的又去掉了一百文钱。
姜老爹和如意两人拎着大包小包,走进镇上那间弥漫着烟火与金属气息的铁铺。店内,炉火熊熊燃烧,铁匠师傅光着膀子,肌肉在汗水的映照下泛着古铜色的光泽,正挥舞着铁锤,一下又一下地敲打着铁砧上那块通红的铁块,清脆而有节奏的打铁声回荡在整个铺子。
看到眼前场景,姜如意在现代生活惯的人没觉有什么,姜老爹是半个读书人,注重于男女大防,转脸对跟在一旁的如意说:丫头,你在门口等我,我进去买。
姜如意无奈的点了点头,入乡随俗嘛!
在这个架空朝代,铁器属于管制物品,铁锅自然价高。姜老爹虽然为读书人,却也和田地打了半辈子交道,并不迂腐,在与铁匠师傅经过一番议价后,最终以150文钱成交。
姜如意带来的二两银子,早上买包子花去了20文钱,加上这些一共去掉了770文钱,还剩下不少。
如意心中算了下,一个肉包子在现代是3块钱,在古代是3文钱,一两银子大概是现代的1000块钱。
买完东西,姜老爹和如意两人,背上铁锅,大包小包的,艰难的往镇口走,那边下午有回村的牛车。
村中瘸腿的老姜头不便下地劳作,早前就买了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