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在商业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后,他开始思考国家的长远发展。他意识到,若要国家真正长盛不衰,教育才是根本。
林阳进宫向皇帝进言:“陛下,臣虽于商业略有建树,但臣以为,当下我朝应大力发展教育。唯有教育,能培育出众多贤才,方能使我朝在各方面不断创新进步。”
皇帝深以为然:“赵文卓,朕觉得你所言极是。但不知你有何具体的计划?”
林阳回道:“陛下,臣想先在京城设立一所综合性的学府,名为兴国学府。这学府要广纳贤师,不论出身,只要有学识、有才能者皆可任教。同时,要招收各地有潜力的学子,不论贫富。”
皇帝表示支持:“朕准你去办,所需的资金和人力,朕会让相关部门配合你。”
林阳得到皇帝的许可后,便开始着手筹备兴国学府。他找到了曾经的同窗好友,如今已是着名学者的宋文渊。
“文渊兄,我想创办兴国学府,你是学界泰斗,不知你是否愿意助我一臂之力?”林阳诚恳地问道。
宋文渊欣然答应:“文卓兄,你此举乃是造福国家的大好事,我定当全力相助。”
他们开始寻找合适的校址,最后选定了京城东郊一处宁静而宽敞的地方。
接着便是招募教师。林阳和宋文渊四处寻访,他们找到了擅长经史的老夫子孔敬,精通算学的李数先生,知晓天文地理的赵星斗等众多优秀学者。
然而,在招生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麻烦。
许多富贵人家的子弟,仗着家里的权势,想要直接进入学府,而不经过考核。
一天,一个名叫王公子的富家子弟,带着一群家丁来到招生处。
“我要进你们这个兴国学府,你们赶紧给我安排。”王公子傲慢地说道。
负责招生的刘先生说道:“公子,这兴国学府不论贫富,都要经过考核,若考核通过,方能入学。”
王公子恼羞成怒:“你知道我爹是谁吗?他可是朝中的王大人。你们竟敢不让我入学。”
林阳得知此事后,亲自前来处理。
“王公子,兴国学府的规矩不能破。若你想入学,便好好准备考核,若凭借权势强行进入,那学府也不会接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