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被朝廷强令迁来的。
娘亲小时候贪玩,常趴在私塾门口探着小脑袋往里望。
望着望着,就记住了三字经,千字文……
后来刘夫子发现了,喜欢她的聪慧,又想起了那个已经不在的小孙女儿,便在每天下学后单独教她识字,渐渐地也教一些算学。
外祖父发现了这事,没有声张,只每天在娘亲过去时,让她带一些食肆里做好的吃食过去。
娘亲到十岁时,已经能够独自看话本子,帮食肆记账了。
镇上渐渐有流言传出。
刘夫子便不再让她过去了。
外祖父知道刘夫子是为女儿好,但面对镇上的流言蜚语,毫无办法。
气急,索性让女儿正式拜了刘夫子做老师。
拜了师,就相当于刘夫子的子女一般。
不但将来要替刘夫子养老送终,就是娘的亲事,刘夫子也能说上话,做得一半的主。
像娘这样长得好的小娘子,家里略有薄产,又读书识字的,在小镇上是很出挑的。
到了快及笄的年纪,家里媒人都快踏破了门槛。
娘却一个都没看上,一直到外祖父将他们的父亲救回了家。
父亲是在去西域行商的路上,遇到土匪,脑袋受到重击,身上的钱财被劫掠一空后,昏迷在了路旁。
被外出采买的外祖父发现,救回了家。
狗血的是,父亲醒来后,失忆了。
想不起自己姓甚名谁,家住哪里。
身上路引户凭全无。
经过一段时间,在外祖父母和他们娘的精心照料下,父亲头上的伤一天天好了。
头上的伤疤长好了,记忆却没有恢复。
父亲便留在外祖家的食肆帮忙。
他手脚勤快,头脑灵活。
人失忆了,以前做生意的本能还在。
很快,就将食肆的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
就这样过了近一年,父亲一直没想起自己的来历。
但却渐渐被外祖父看入了眼。
征得他同意后,外祖父给父亲在小镇上花钱重新办了张户籍。
就入在外祖母娘家兄弟的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