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佳。龚尚书善于察言观色,见时机已然成熟,便壮着胆子试探道:“陛下,奚修撰为人稳重,且与工部众人相处甚欢,实乃不可多得之人才。若日后奚修撰离开翰林院了,到我工部来继续施展其才华,为陛下分忧解难,谋福祉于天下,那当真是再好不过了。”
一旁的乔学士闻听此言,不禁眉头紧皱,心中暗自嗔骂:好你个老小子,人还在我翰林院呢,便打起了这等挖墙脚的主意!
明仁帝听后,不但未责备龚尚书的急切,亦未对奚昀身为翰林院修撰却频繁出入工部的行为表露不满之意。他面带笑意,缓声道:“这话,户部和吏部皆已在朕面前提及,可见奚修撰的确颇为抢手呐。”
龚尚书闻此,心中骤然一紧,暗自悔道,可恶,不想竟被他们抢先了一步!
随后,闲话即止,奚昀两年之后的具体安排,想必明仁帝心中已然有了计较。他将目光凝聚于厚垚陂的模型之上,神情专注,认真倾听着薛郎中的讲解。薛郎中既激动又紧张,详尽地阐述着陂坝的设计原理与精妙之处,明仁帝不时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的神情。
“妙啊,竟能想到建造溢流坝来防止水位过载冲毁陂坝……” 柳太傅不禁感叹道,一双老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此乃妙招啊!”
这奚昀,确实是个思路开阔,思虑周全,不可多得的人才。
明仁帝心中亦暗自感慨,此等出自匠人之手的陂坝设计,当真精妙绝伦。只是他心底仍有一丝隐忧,忧虑这模型一旦付诸现实,能否切实抵御水患。
“朕拟一道旨意予工部,着龚爱卿前往户部拨取银两、调配人手。务必于夏日潮汛来临之前修筑完备,万不可使灾难再度降临。” 明仁帝神情肃穆,目光坚毅,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龚尚书与薛郎中闻此,不禁大喜过望,赶忙跪地接旨:“是!”
此时正值四月初,距离夏日潮汛来临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对于修筑一座陂坝而言,看似充裕,实则每一日都至关重要。
谷雨时节,奚昀收到了一封来自洵阳村里正奚正松的家书。
他好生奇怪,皱着眉把信拆开看了起来。
五张纸洋洋洒洒,字迹刚劲有力,却又透着几分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