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五姓七望还掌握了九品中正制这个大杀器!
九品中正制是虞朝的一种选官方式,简单讲就是在中央和地方设置大小中正官,中正官由有名望之人担任,负责对本地区的人才进行品评。
品评标准:主要包括“家世”“行状”和“定品”。“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行状”是对个人品行才能的综合评价;“定品”是根据“家世”和“行状”,将人才分为九个等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而后再根据等级,送吏部作为授官依据。上上品的人直接可以当大官。下下的人则一辈子与官场无缘。
一开始九品中正制出现的时候,确实在民间选举出了一些有才能的人。
但渐渐的,中正官的人选都被五姓七望等士族所把控,他们一味的提拔自己人,便出现了“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场面。
寒门再也无法出贵子,朝廷之上,尽是世家子弟。
大量的纨绔子弟书也不读,整日里流连于勾栏听取,却早早的被评为了“上上”级,在朝廷上当着高高在上的官职,混吃等死,欺男霸女,好不快活。
而民间子弟即使从早到晚发奋读书,把书都读烂了,也只能评个“中下”乃至更差,最好最好的情况下,可以进朝廷当个书吏,看世家子弟的脸色行事!
靠着这一手,士族们成功把持朝廷。
几百年间,王朝都换了好几拨,但五姓七望依旧无比坚定,是整个朝堂的中流砥柱。
甚至可以说,没有了五姓七望,朝廷瞬间就会瘫痪。
毕竟朝廷之上的大小官员,都是五姓七望的门生!他们登高一呼,官员们立马追随!
五姓七望最傲娇的时候,连公主下嫁他们都看不上,公然拒绝皇帝的联姻,觉得拉低了自己的门楣。
他们只在这七家之内不断联姻,加强联系,同气连枝。
最可气的是,他们还多方下注!
在辽国,五姓七望也混的风生水起!帮着辽族人欺压本族人!当着狗腿子汉奸!
赵九南下跑路的时候,五姓七望也有一部分追随,继续在虞国高高在上。
而在这浙东道,依旧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