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二意之人。”
陆晨阳决定承认他的这个说法。
有了银子,陆晨阳就开始派人去继续买粮食、招工、发展蜀地。
蜀地的百姓过得……比岭南的百姓还苦。
至少岭南的百姓不会被多收赋税,也不会被强征入伍。
南阳王心怀大志,这三四年多次强征、多收赋税,导致百姓们都活不下去。就连禹城的百姓都过得民不聊生,所以陆晨阳一进城,百姓们根本没有丝毫的反抗。
他们木然的、被动地接受着自己的命运,总不会比以前更苦了。
禹城的百姓过得算是好的了,蜀地其他地方的百姓过得才叫苦。
南阳王出发之前,又征辟了一批粮草,更让百姓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蜀地不大,大多都是山路崎岖,陆晨阳便又让人去给他们发放粮草赈灾。
这次的事做得更简单,因为陆晨阳的军队中大部分都是蜀地的百姓。
陆晨阳要给蜀地赈灾,就好像在救以前的他们。
所以军中很多人都自告奋勇地去帮忙,有些地方还有军队把守,他们就去劝降。
自家人去劝自家人,效果自然翻倍。
陆晨阳写信回府城,让他们从各个县城的书院中抽调学生出来,来帮忙去赈灾。
陈松原收到信就叹了一口气,他的主公……实在是太能花钱了。
他已经习惯了自己每日为了钱而奔波,但既然陆晨阳写信来要人了,他就只能帮人和东西准备好给他送去。
学生其实不太够的,他们家主公来者不拒,恨不得让所有孩子都能去读书成才,甚至不求回报。
所以这些孩子的资质都不太好,很多学生是不能独当一面的。于是陈松原就动用自己的人脉,去拜访陈家的世交,去他们的族学里找人。
一连几天的奔波,陈松原费尽口舌,总算是凑齐了两百人,连着物资一起,送到了蜀地。
陈松原送走了人,松了一口气。然后陆晨阳的第二封信又到了。
陈松原:“……”
啊,谁能了解他的苦啊!
陈松原木着脸打开了陆晨阳的信,这一次是好消息。
陆晨阳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