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虽然燕维疆对燕行云两次的捷报表现的都十分满意高兴,但他内心也知道这不过是两次小打小闹,他还是想自己这个长子能真的在辽西摔打历练一下,毕竟将来燕国这个重担还要交到他的手上。至于燕维疆内心深处不想让燕行云回来的原因,则是自从燕行云去了辽西之后,朝堂内的氛围似乎轻松了许多,也许是支持燕行云的臣子们觉得世子大位已定,而秦弛一党的则是因为辽西、行云远走辽西,眼不见为净,双方这几个月来都有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老相沈熙之和秦弛也不在朝堂上针锋相对,这样燕维疆的耳朵清闲了不少,燕维疆内心深处生怕燕行云一旦返回燕京,两方再次剑拔弩张,当然这个原因也许燕维疆自己也不真正清楚,或者说他故意不去想清楚,把这内心深处的想法隐藏,披上一层想要历练长子的外衣。
燕维疆心中难以决断,不由得看向了站在前面的老相,只不过今天的沈熙之尤为沉默,对于燕行云的这份捷报未发表什么意见,听见孙文韶建议将燕行云召回燕京也没什么反应,此刻垂着头微微眯着双眼好似在打瞌睡。燕维疆有些无奈,刚想着开口询问下老相的意见,站在老相身后一排的兵部尚书杨衡先开了口。
在大虞和诸藩国朝廷中,兵部都是六部中垫底的存在,大虞的六部一般以吏户礼邢兵工排序,因为枢密院的缘故兵部的存在就比工部高上一等,大多只能负责些兵员造册,宫廷车驾,武库堪合等事,反倒是在燕国,因为未设枢密使,两位枢密同知又外领防御使,所以燕京的枢密院反倒像个摆设,兵部的职权更大些,隐隐有排在刑部之上的势头。
只见杨衡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王上,臣认为此时不宜召回世子,世子前往辽西不足一年,虽有所建树,但若是立些功劳便召回,在外人看来未免有作秀之嫌,而且若是以担忧蒙古人报复为由召回世子,世子恐也不会愿意,而且必然会影响辽西诸军的士气,臣认为辽西有定远侯坐镇,蒙古鞑子掀不起什么大风浪,若是担忧世子安危,可以令世子常驻大宁,由定远侯看护,想来不会有什么闪失,而且即便辽阳王大举入侵,关内驻军也可随时支援,而且臣认为,世子所言的新编卫军之事十分在理,卫军编练成行,即可屯田亦可卫城,辽西的兵力也得到充实,辽西的防御也将更加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