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纷纷向赤松德赞进言。
经过几日的商讨,赤松德赞终于下定决心,同意与大乾朝结盟。苏然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刻进宫与吐蕃签订了盟约,约定两国在军事、贸易等方面相互支持,若一方遭遇外敌入侵,另一方需出兵相助。
而另一支由鸿胪寺卿张铭带领的使者队伍,则朝着南方的南诏国进发。南诏国地处山水之间,物产丰富,且有着独特的文化与军事策略。张铭等人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一路领略着南方的秀丽风光,同时也不敢放松警惕,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抵达南诏国都城后,张铭向南诏国王阁罗凤递上国书,并详细说明了大乾朝的处境以及结盟的意愿。阁罗凤是个睿智且有远见的君主,他听闻后,沉思良久,说道:“大乾朝乃中原大国,我南诏国向来敬仰,如今面临外敌威胁,我等也不愿坐视不理。只是我南诏国地域狭小,兵力有限,不知结盟后,具体能在哪些方面提供助力呢?”
张铭赶忙回道:“陛下,南诏国虽兵力相对较少,但地理环境独特,若能在情报传递、后方补给等方面给予支持,对我大乾朝而言也是雪中送炭。而我大乾朝也可在军事技艺、文化交流等方面与贵国互通有无,助贵国进一步发展壮大啊。”
阁罗凤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觉得此事确实可行,便召集大臣们商议。南诏国的大臣们经过讨论,大多也认为与大乾朝结盟利大于弊,既能增强自身的安全感,又能获得诸多发展的机会。
于是,阁罗凤欣然答应了结盟之事,与张铭签订了友好盟约,双方约定互帮互助,共同应对周边可能出现的危机。
其他几支使者队伍也都陆续传来好消息,有的与西域的一些小国度达成了联盟,有的和东边的沿海国家建立了友好往来的关系,这让大乾朝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一时间,周边的局势似乎朝着对大乾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了起来。
李承乾在京城得知这些消息后,心中甚是欣慰,他深知这些盟友的加入,将为大乾朝增添不少抵御外敌的底气。当下,他便召集大臣们商议如何进一步深化与盟友们的合作,发挥出联盟的最大作用。
兵部尚书建议道:“陛下,如今与各国结盟,可考虑与他们开展联合军事演练,增进彼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