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一场朝堂辩论,让各方将观点和理由摆出来,当面辩驳,以正视听。李承乾见苏瑾如此自信,心中好奇,便应允了下来。
朝堂之上,气氛格外紧张。那些保守大儒们一个个引经据典,言辞激烈地指责苏瑾新编教材是离经叛道,称大乾朝的学问就该以传统经典为主,学习那些实用知识和新思想会让学子们变得浮躁,失去对祖宗学问的敬畏之心。苏瑾却不慌不忙,先是向众人行了一礼,然后缓缓开口道:“诸位大人,学问之道,本就应与时俱进。我朝如今面临着诸多新的情况,若学子们只知死记硬背经典,却不懂天文地理,不知算数医理,日后如何能为朝廷效力,如何能解决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他接着举例说道:“就如前些年各地水患频发,若有学子懂得水利工程之学,便能提出有效的治水之策,减少百姓受灾之苦。再如农业生产,若能将新的种植技术传授给百姓,那粮食产量便能大大提高,这皆是实用知识的好处啊。”苏瑾说得有理有据,让不少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们都微微点头。
可那些保守大儒们哪肯轻易罢休,他们又拿出祖宗规矩来说事,称自古以来未曾如此变革,不可贸然行事。苏瑾则反驳道:“祖宗立法,本就是为了让我朝越来越好,如今时代不同了,顺应变化,亦是遵循祖宗之意。况且,我等推行革新,并非摒弃经典学问,而是让二者相辅相成,培养出更为全面的人才。”
双方你来我往,辩论了数个时辰,苏瑾凭借着自己的学识和口才,以及对革新理念的坚定信念,渐渐占据了上风。最终,李承乾见大势已去,也不好再偏袒保守一方,便宣布支持苏瑾继续推行文化教育革新,不过要更加谨慎地把控其中尺度。苏瑾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日后推行革新还需更加用心,以防再有类似的阻碍出现。
韩烈边境除患稳军心
韩烈在边境积极应对周边部落的侵扰和内部的隐患。他先是凭借着设下的伏击圈,多次成功击退了小股部落队伍的骚扰,让那些部落尝到了苦头,不敢再轻易进犯。而后,他收集好了那亲信将领扰乱军心、破坏边境防御的证据,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将证据一并附上,通过可靠的渠道送到了朝中一位德高望重且正直的大臣手中。
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