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监督衙门,负责核查官员在各项事务中的执行情况,防止贪污腐败、推诿扯皮等现象滋生。
然而,新政的推行必然触动了一些守旧官员的利益。不少人在朝堂上公然反对,声称此举违背祖宗之法,会扰乱朝堂秩序。苏瑾据理力争,在朝堂上舌战群儒:“诸位大人,如今时代在变,周边局势亦复杂多变,若我大乾朝仍固步自封,沿用旧法,如何能在这乱世中立足,如何能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我等所提新政,皆是为了提升朝廷效率,选拔贤能,于国于民,皆是有利之举啊!”
面对重重阻力,苏瑾并未退缩。他一方面继续向李承乾进言,详细阐述新政的好处与必要性,争取皇帝的支持;另一方面,他亲自走访各地,收集百姓对新政的看法和建议,将这些来自民间的声音带回朝堂,用事实来反驳那些守旧派的无端指责。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新政终于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点推行,初见成效,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通过新科举脱颖而出,为地方治理带来了新的活力。
韩烈边境巩固防线
韩烈回到边境后,立即着手加强防御力量。他亲自监督士兵们的日常训练,不仅要求他们有过硬的战斗本领,还着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在训练场上,常常能看到韩烈亲自示范,他挥舞着长枪,虎虎生风,一招一式都尽显铁血硬汉的风范,士兵们在他的激励下,训练得更加刻苦认真。
同时,韩烈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他派出了多支精锐探子队伍,深入周边草原部落以及外邦城邦,收集情报。根据探子回报的消息,他对边境的防线进行了重新规划。在一些地势险要的山口处,加筑了坚固的关隘,设置了多重机关陷阱;在广袤的草原边境,则布置了隐蔽的烽火台,一旦有敌军来袭,能迅速传递消息,让守军及时做出反应。
为了改善与周边部落的关系,韩烈还时常邀请部落首领前来边境城镇进行友好交流。他组织贸易集市,让大乾朝的百姓与部落民众互通有无,用中原的粮食、布匹等换取草原的马匹、皮毛等特产。在交流过程中,韩烈向他们宣扬大乾朝的友好政策,以及和平共处的理念,化解了不少潜在的矛盾与误解。
然而,边境的局势依旧暗流涌动。一些外邦城邦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