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能冒险揣测帝心,朝上递话,在杀手的眼皮子底下救下迟学海一家,将人引去了青山镇定居。
就连激楚宴去从军,都是他当初计划的一环,目的就是让楚宴把皇帝派来的杀手引出青山镇。
这十年,赵兴凯步步为营,终是让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有了个好名声,成了人人称赞的好儿郎。
迟学海想要重振迟家门楣,指望他那三个没什么读书天赋的儿子,他自己也知道希望渺茫,因此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女婿身上。
正所谓一个女婿半个儿。
迟学海想的是,等迟明珠嫁进赵家,待到赵耀祖考中举人,他就用媳妇娘家的钱财为其铺路,再用他迟家在京城的人脉为其寻觅良师,更进一步。
迟学海从小在京城长大,看惯了为官者的虚伪和利益权衡,知道女婿就算功成名就了,只要他还想走仕途,就不敢不提携为他出了大力的岳家。
因此,迟学海想的很好,也笃定了赵家肯定会舍不得娶了他迟家女之后,所能获得的利益。
他想不到“算人者,人恒算之”。
早在他算计着将迟明珠嫁给赵家次子,再借女婿之力风光回京之前,赵兴凯不但已经把他迟家的一切给算计完了,还盯上了他避之唯恐不及的“二女婿”楚宴。
迟学海眼盲心瞎,只相信自己听到或看到的,赵兴凯可不瞎。
楚宴做为前朝护国公府的优秀子弟,能在前朝皇帝的追杀下活下来,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他的不凡。
要不是当官要身体健全,五官端正,而楚宴身上最明显的,就是他那张比屠夫还要凶神恶煞,比山贼头子更具匪气的刀疤脸,赵兴凯都要相信他当初离开青山镇后,真的是从军去了。
可楚宴即便没去从军,以他的本事也不该在离开青山镇后,还选择做个一穷二白,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所以,赵兴凯大胆猜测楚宴之所以一身匪气,肯定是这些年跑哪个山头占山为王,做山贼头子去了。
赵兴凯想的是写下那份要命的字据时是为救命,可他现在没有生命危险了,就想到了字据落在黑风寨的山贼手里的危害了。
他堂堂一个县丞,怎么能受一群山贼威胁?既然那个楚宴很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