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国危机解除后,萧逸尘和苏锦本以为改革能稳步前行,可新的难题却接踵而至。随着改革项目的不断推进,朝廷的财政压力日益增大。一些新的商业扶持计划、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军事装备的更新都急需大量资金投入,然而国库的储备却渐渐捉襟见肘,改革项目因资金短缺面临停滞。
消息传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那些原本就对改革持有保留态度的官员们趁机发难,纷纷上书皇帝,质疑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这改革耗费巨大,如今国库空虚,百姓负担也在加重,再这样下去,国家恐怕会陷入困境啊!依老臣看,改革还是就此停下吧。”
萧逸尘和苏锦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苏锦坐在书房中,看着堆积如山的账目,秀眉紧锁:“这财政危机来得太不是时候,那些反对改革的人肯定会借此大做文章。” 萧逸尘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别着急,我们一起想办法。改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绝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放弃。”
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萧逸尘和苏锦开始四处寻找开源节流的办法。他们首先对朝廷的各项开支进行了详细审查,削减了一些不必要的宫廷用度和官员的奢靡开销。苏锦还亲自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确保改革不会给百姓带来过重的负担。
在开源方面,萧逸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 发行国债。他向皇帝详细阐述了这一计划:“陛下,发行国债可以向民间募集资金,用于改革项目。待项目成功后,再连本带利归还百姓,如此既能解决当前的财政危机,又能让百姓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共享改革成果。” 皇帝听后,陷入了沉思。
与此同时,朝堂上关于改革的争论愈发激烈。支持改革的官员与反对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支持改革的年轻官员慷慨陈词:“改革才刚刚初见成效,怎能因为一点财政困难就半途而废?邻国虎视眈眈,若不改革图强,国家如何在这乱世中立足?” 而反对者则冷嘲热讽:“说得轻巧,这钱从哪里来?难道要让百姓倾家荡产来支持你们的改革?”
萧逸尘和苏锦深知,要想让改革继续下去,不仅要解决财政问题,还要说服皇帝和朝堂上的官员。他们一方面积极筹备国债发行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