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万河村的村民扎堆在地里收成,当村民和工人拔出木薯根的时候,被连根多块的木薯数量惊得说不出话来。
有的木薯块头又大又长,快赶上一个汉子的手臂粗,眼见自家的丰收,村民们个个都乐得合不拢嘴。
邻近的几个村子都听说万河村种出了新粮食,有那与万河村村民亲近的人家都赶过来帮忙,盼着打上这趟秋风,来年自家也能跟着种新粮食。
今年大伙丰收种子多,一栓又一栓的木薯梗丢进提前埋好的山坑,再铺上厚厚一层秸秆防止落雪地冻化。
有一点村民们都拎得清,大伙能种上新粮食得亏是徐家的帮扶,面对外村讨要种子的亲朋戚友,都没敢一口答应。
为此,小刘氏特地来了一趟贺家小院,是为自家公婆递个问话。
锦绣欣然答应村民们的请求,让更多乡亲种植山药,于锦记粮铺而言更图方便,补及了粮铺日后收回所需。
两人坐在瓜棚底下,小桌子上放了口围炉,炉子上的架子放了只小壶,热着桂圆红枣茶。
除了壶子 ,还有几棵从树上摘下来放了几天的红杮子,杮子烤着吃香味更浓。
锦绣给小刘氏面前的杯子添上茶水,再三叮嘱道:“大家种上木薯是好事,但也别忘了提醒乡亲们注意木薯的毒性。”
小刘氏点头笑应:“大嫂放心,这话自然会交待下去,没得咱们一番好意,倒是招惹来晦气。”
小刘氏端起茶杯浅浅抿了口,目光落在锦绣隆起的肚子,心底羡慕她的好孕,笑道:“近日来气候转凉,大嫂可得注意身子,如今你又怀了身子,染了风寒可不好。”
锦绣闻言低头抚摸肚子,“弟妹有心了,我省得的。”
肚子里的这胎孩子让她和孩子爹遭了不少罪,好在这孩子比前头的几个老实,爱动但不乱动,尤其是睡觉的时候不会把她踢醒。
想到年北和小刘氏的孩子也有了一岁,不由打趣道:“过几天,年北该是从县城回来,你们俩趁着年轻,也该紧着自己的事,不为别的,将来大哥儿有个手足帮衬也是好的。”
贺年北将来是要接替他家老子的族长之位,家里的长辈少不得对他们这房重视几分。
已经是当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