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是加了蒸熟的宇魁做的汤圆,黄色的是加了地瓜泥,祝先生和礼大夫说,这些小汤圆还有另一种说法,叫宇圆。”
贺年东又舀了一大勺,边咀嚼边点头,夸赞之色溢于言表。
徐锦贵尝了半块饺子,劲道的饺子皮越嚼越香,好奇说:“这用的可是糯米粉。不对。”
徐锦贵说着又咬了口,根本没尝出糯米香,倒是有股子淡淡的清香,不似米粉更不似面粉,好吃又有嚼劲,以往可不曾尝过。
见状,锦绣和贺年庚相视一笑,继而解惑道:“饺子皮和芋圆用的是木薯粉所制,一种新的外来粮食,食用饱腹感强,是祝先生与礼大夫的友人,年少时游历外洋带回来的新物种。”
“外洋?”贺年东声音含糊,好奇不解。
贺年庚,“据长辈所言,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另一片大地,而木薯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主粮,木薯产量旺盛,容易耕种,倘若遇到灾荒年,木薯是老百姓最好的救命粮食。”
徐锦贵和贺年东听得一怔一怔的,大家都是在田地里滚大的孩子,知道种植粮食的不易,尤记得小时候,村里闹过几回旱灾,家家户户收成的粮食缴了赋税,剩下的都不够吊半口命。
在他们屁大点的时候,为了不饿肚子,还经历过上山抢能吃的树皮裹服,那样的经历并非有钱就真能吃饱肚子。
所以二人很精准的抓住【容易耕种】和【救命粮食】这两句话。
徐锦贵说:“这么说来,咱们把木薯种出来,定能拓展买卖。”
“正是如此。”锦绣点头笑道,“旧年,那位长辈托镖局给咱家送来几根木薯梗,年庚在山上找了个地方种了些许,生长得不错,产量可观,落雪天前把新出的木薯梗埋在地里封存,打算今年大量种植。”
夫妻俩口中的长辈,正是那位已经驾鹤西去的闲人居长辈,祝先生和礼大夫操办完故友的后事,择日便返回万河村,还会再带来更多的木薯梗做为种子。
从祝先生口中得知,这位故友年轻时喜欢四处游历,在外洋带回的木薯梗也只在闲人居种植些许,木薯用好了是救命粮,大意食用又是一种致命的毒药。
这一点,夫妻俩倒是不怕,既然要将木薯这条路子拓展开,必定仔细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