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浪潮快来了,你怎么看?”
李墨曜知道对方在考他,这种考验他经历很多次了,不紧不慢的回答道:“就像蒸汽机。”
“蒸汽机?”
“对,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哦,你的意思是第四次人工智能浪潮一定能成气候对吧。”
“不止。”
“哦?愿闻其详。”
“人工智能的革命将比前三次工业革命更加彻底,它将在人类还没准备好之际突然掀翻原有的秩序体系,重新构建人类社会的组成,就像……消灭小偷的不是警察,而是手机支付。”
贾铭章笑笑,并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气氛有些不尴不尬的沉寂了下来,对贾铭章而言,喜欢夸夸其谈的年轻人他看得多了,不卑不亢的也有,至于眼前这个人他还无法妄下评语,但就这简短的谈话中,他从对方的语气里读出了一种态度,那就是抗拒,对方在抗拒和自己说话,这反倒引起了他的兴趣。
“你对沈州怎么看?”
这是重点,不论李墨曜再抗拒,这里始终是他的家乡,对家乡没有评价是不可能的,但无论怎么说都是片面的,他整理了一下思绪。
“我在沪上有一家公司,专门从事工业赋能。”
“哦,就是工业软件对吧。”
“确切的说是管理工业软件的软件。现在的很多公司以改革为名进行流程管理,但除了新增了几种让流程更为复杂的软件系统之外并没有真正的实现革新,我们要做的是利用技术彻底的改革企业弊病,真正实现工业赋能。”
贾铭章以旁人看不到的微小动作轻轻皱了皱眉头,他对这个年轻人开始有了看法,是不好的看法。新厂区已经埋下了奠基碑,这个节骨眼上找到他游说这类问题的人很多,从工业互联网体系的架构到工业软件的应用,各种方案眼花缭乱,很多问题他不得不从零开始学习,然而凭借他多年的市场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他发现这里面的水分很多,竞争对手自然是对他有所保留,那么自己开辟一条路呢?
很显然,这条路上谁的经验都不多,面对年轻人张口就要进行的彻底革新,他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