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向明在问话的时候目光时不时的瞥向江道源,那意思仿佛在说:你这个学生到底行不行啊?
提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国营企业,那是包括李墨曜这代人在内至少三代人的回忆,那个时候只要你一出生就注定与这家企业捆绑在一起了,从厂办幼儿园到厂办中小学,从技工学校到入职,房子有人分,吃饭洗澡有食堂和澡堂,采暖医疗给报销,只要安心工作,一辈子衣食无忧,连死后的丧葬费都有厂子负责。
这种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老国营已经成为历史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国企。很长一段时间老百姓被灌输了这样一种概念:国企就是僵化,落后,养懒汉和低效率的代名词。
不信?
你看自从市场经济到来之后,那些国企倒闭的倒闭,被收购的被收购,哪怕强行撑下去也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似乎淘汰等于必然。所以这个时候谁说国营好,那就一定是脑抽。要么是那些怀念干吃饭不干活儿的懒汉,要么顽固不化的老古董。
是啊,市场经济四十年了,你现在和我说老国营的模式,别说对面坐的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深蓝集团总裁,哪怕是普通的经销商也会笑掉大牙的。
在梳理过先前的思路后,李墨曜也一度认为自己的思维进入了误区,但他其实已经隐隐有了一个答案,他不急于回答谢向明的疑惑,仍然按部就班地说:“无论是无人驾驶还是所谓的低空经济,抢的都是人的饭碗,从短期内看,这些项目的确能够带动当地的gdp,而且没有任何环境风险和其他风险,属于优质项目。无人工厂、绿色工厂也是此类的代表,这些项目的背后都有一个缺陷,那就是人怎么办?我们反过来想这个问题,企业的组织远比政府灵活,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自主权很大,以企业行为带动政策的发展是最可能实现的。看似企业做了无关的事,但智慧社区的维护和管理并不是单纯的投资,一是它将来会成为企业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另外也可以成为企业的新营收点。过去那种生产的只负责生产、销售的只负责销售的模式将在大科技时代彻底的变形,政企的职能不再泾渭分明,当企业把一部分资金用在社区邻里、弱势群体保障中的时候,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刚才谢总说这是大国营,我不这么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上